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阿昌族舞蹈介紹,阿昌族舞蹈有哪些

阿昌族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阿昌族。阿昌族的歌謠、故事、傳說等口頭文學十分豐富。也流行著各種精彩的舞蹈表演。下面一起隨本期的阿昌族文化來看看吧。

阿昌族舞蹈有哪些,阿昌族舞蹈介紹

阿昌族舞蹈“窩羅舞”流行於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的灣中、勳可、內蓋、橫路、關璋、弄別、動來等阿昌族村寨,各地的動作風格大同小異。

阿昌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是“窩羅蹬嘎”,“窩羅”是曲調主要的開始唱詞,“蹬嘎”意為舞蹈,總稱為“窩羅舞”。舞蹈主要摸擬飛禽走獸的動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跳麻雀步表示希望得到好運,跳時唱的是“巴鬆昆”;跳猛虎下山步表示扶正壓邪,大吉大利,跳時唱的是“窩羅歌”。

最早的“窩羅舞”來源於阿昌族人民的生產勞動,由老歌手領唱,大家隨著唱跳,根據曲調的變化而改變動作。古老的窩羅舞由自由步、麻雀步、猛虎下山步3個部分組成。舞蹈場面造型是“太陽打傘”、“月亮戴帽”,大圓圈的舞蹈隊型為“雙龍行路”,在舞蹈中調整為“金龍轉身”。

隨著社會的發展,阿昌族人民結合生產生活提取新的題材,將窩羅舞整理為窩羅、阿露、團結、射箭、耕織、豐收6個部分。舞蹈內容樸實,曲調歡快,表現了阿昌族人民熱愛生活、團結向上的精神,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阿昌族最喜歡跳的象腳舞,很具特色,一般是由敲擊象腳鼓者和敲鑔的兩個人作為一對,同時可以組成幾對,成雙成對地匹配著跳。人數不限,但每一對的兩個人始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和方位,並且只能斜對著跳。在整個舞蹈過程中,隨著音樂的節奏,每一對舞伴都要有規律地作雙腳的前後左右的移動、跳躍和忽立忽蹲、忽進忽退的動作,身體也隨之一起一伏。跳到起勁時,人們嘴中不時發出“哦-呵可”的歡叫聲;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在極其歡快、熱烈的氣氛中。這種舞蹈總是給人們帶來身心的愉快和無比的歡樂。阿昌族人民喜歡用音樂、舞蹈來讚美勞動和愛情,歌頌英雄人物,表達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表達本民族的歡樂與悲哀,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憧憬。

TAG標籤:舞蹈 阿昌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