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長江下游的古人類,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這裡當時已有相當發達的文化。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長江流域生活的人們吧。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東面南北走向的烏石山、羊角尖山、雲山等低山丘陵三組山系構成碩大的工字,這種地貌猶如今天圍海造田工程上拋築的丁壩和順壩,具有很大的促淤成陸功能。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第2張

距今1萬年前開始的全新世初大規模海侵時,四明山北麓成為一片淺海,從長江口順潮而下的泥砂搬運到這裡後,受工字形地貌的阻擋而沉積下來,使河姆渡一帶的淤積快於其兩翼,當海退開始後,河姆渡一帶自然最先出露成陸。根據低塘鎮西村地下31米處發現的貝殼層的年代8020年,推測海退發生在距今7500年左右,所以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確實是四明山前的一塊高地。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第3張

河姆渡遺址發掘發現的文物遺存具有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特點,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榮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材料。如兩次發掘出土的陶片達40萬片之多,用同樣的發掘面積作比較,是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所不及。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第4張

又如出土的紡織工具有紡輪、繞紗棒、分徑木、經軸、機刀、梭形器、骨針近10種,根據這些部件,可以復原當時的織機,其它的遺址就沒有這麼具體。它的文化特色主要還在稻作農業、幹欄式建築、紡織和水上交通方面。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第5張

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所說:過去有一種看法,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的民族文化先從這裡發展起來,然後向四面擴充套件,其它地區文化比較落後,只是在它的影響下才得以發展。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歷史上,黃河流域曾起過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文明時期,它常常居於主導地位。但是在同一時期內,其他地區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特點和途徑在發展著。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第6張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這裡當時已有相當發達的文化。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第7張

人類學和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說:河姆渡遺址的發現,使人耳目一新,過去誰會想到遠在距今7000——5000年前,長江下游會存在著如此燦爛的文化呢!

【結束語】根據河姆渡遺址孢粉資料和考古發掘材料分析,7000年前河姆渡的氣候比現溫暖溼熱,平均氣溫比現高3-4℃,年降雨量比現多500毫米左右,與廣東、廣西南部和海南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