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河姆渡是母系社會嗎,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他們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種植水稻,飼養家畜,建造木結構房屋,過著定居生活。那麼他是母系社會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河姆渡是母系社會嗎

河姆渡一帶系沼澤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時,木樁上架設縱橫交錯地龍骨(地樑),其後於地樑上鋪設10多釐米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樑、敷櫞、蓋頂。地板起防溼、御蟲蛇作用。其下可用來豢養家畜。地板上為起居住室。從柱子高度看,人還不能直立進出,但較巢居已大有進步。

房屋規模大小及內部結構,視居住成員多寡而定,從住宅營建看,河姆渡人已較熟練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樁、柱、樑、板等建築構件技術,樑柱間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與晚期木構大致相同,木構件上刻有雙圓、直線、斜線、植物莖葉等裝飾圖案。

因工具限制,加工顯得較粗糙。銷釘的使用和企口板的發明,揭示七千年前先民已較熟練掌握房屋建築技術,體現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社會毅力,為中國古典建築木結構技術對世界建築史的獨特貢獻奠定基礎。遺址還出土6支木質船槳,1支外形基本完整,輪廓清楚,分槳柄、槳葉兩部分,一塊原木製成,形如長柄樹葉,柄上刻滿線條組合圖案,輕巧實用,與現代遊船划槳大體接近,是目前中國已發現船槳中最古老一支。

船槳及一隻陶舟均證明河姆渡人已開始用船、筏載人荷物、浮水採集。第三、四文化層中還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不少器物為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少見或未見。用於生產的佔大多數,木錘系加工錘擊工具,木予是狩獵扎戳武器,木碗為生活用品,木質器柄則是石器工具發揮更大效用的附屬件小木棍既是農業點穴播種工具,也是採集野生植物時挖根刨莖的採集工具。

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河姆渡是母系社會嗎 第2張

木器製作大多要經過切斷、剖開、削、茬、挖鑿、修磨、髹漆及火燒硬化等工序,其中碗、筒、蝶形器製作頗精細,表面經過磨光、髹漆,出土時油光可鑑,出土的20多隻木筒系用整段木材製成,形似毛竹筒,內外壁銼磨光潔、內壁還鑿有一淺槽,塞以圓木餅,有的外纏藤篾,可能作敲擊樂器用。第二文化層中發現木架方形井,證明河姆渡人已掌握鑿井技術。眾多儲存完好的木器出土,為世界木器工具研究提供了實物材料。

河姆渡遺址位於河姆渡鎮金吾廟村(原羅江鄉浪墅橋村)。它是1973年夏天當地農民建造排澇站時發現的,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自下而上疊壓著4個文化層,根據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測定,第四文化層距今約7000-6500年,第三文化層距今約6500-6000年,第二文化層距今約6000-5500年,第一文化層距今約5500-5000年。

該遺址於1973年和1977年冬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合計面積2630平方米,出土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藝術品等文物6700餘件,還發現豐富的栽培稻穀和大面積的木建築遺蹟、捕獵的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骨骸、採集的植物果實及少量的墓葬等遺存。所有這些,為研究我國遠古時代的農業、建築、製陶、紡織、藝術和東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氣候、古水文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河姆渡遺址第一、二文化層的出土文物與省內湖州邱城遺址下層及嘉興市郊馬家濱遺址的器物相似,第三、四文化層的出土文物,在我省是新發現,而且它已擁有較為發達的耜耕農業、採用榫卯技術的幹欄式建築,在國內同時代的遺址中它的生產、生活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是一支全新的考古學文化,暫時命名為河姆渡文化。

【結束語】母系氏族公社組織流行的時間約從距今20—30萬年前始至距今5000年前後。而河姆渡遺址反應的是七千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符合母系氏族公社組織流行的時間說以說河姆渡是母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