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充滿地域特色的裕固族舞蹈文化

在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裕固族是其中一員。而少數民族人民都能夠善舞,他們的舞蹈與歌曲都來源於生活中,裕固族由於只有語言卻沒有文字,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舞蹈就成為了一種能夠表達他們感情的一種方式。對於裕固族的舞蹈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充滿地域特色的裕固族舞蹈文化

1、歡慶舞:群舞形式。流行肅南縣明花、康樂、大河三區。主要以鼓樂、歌曲伴奏。男女老幼列隊或迂迴繞繞圈作舞。中央置以篝火及獵獲物。快、慢、輕、重多種動作,節奏性甚強並輔以“啦”、“嘮”、“耶”、“喲”等呼語。其中轉圈由左向右,腳下以點步為主,略似藏族踢踏舞。手部動作較錯落,有持“擺來格”(似哈達的一塊方布)的、有手拉手的、有背牛角鼓的,多於歡慶豐收、喜度節日時舉行。

2、轉轉舞:男女雙人舞形式。流行明花、康樂、大河三區。主要表現勞動生活及習俗等內容。如割草、擠奶、行獵、婚禮等場面。動作按向右旋轉速度的快慢,女分別以點步、旋轉步為主,男以點步、騰跳為主。高潮時旋轉如風,頗近似“胡旋舞”。故當地裕固族老者稱“轉轉舞”。

3、酒興舞:男女獨舞。流行明花、康樂、大河三區。以騰跳見長,作演前舞者面對觀眾跪蹲施禮,並用本族讚詞致敬爾後起舞。舞中有時蹲下,兩手自身後反手叉腰,以矮步往後急退。有時則連續向空中腳騰跳,象鳥兒一樣敏捷。據說跳此舞時,舞者先飲酒助興,舞中表現出東傾西倒的醉態。

由於力度大,很激烈。舞者總是汗涔涔的。一九五八年裕固族地區跳“護法”或跳“施公子”的職業者,舞中動作基本上還保留裕固族古老的騰跳形式。在敦煌壁畫和新疆的拜城克孜爾千佛洞中也保留著完整的裕固族古代舞蹈形式。

4、馬上舞:裕固族民間婚禮多穿插情節性儀節,曾為舞蹈作品《迎親路上》取作素材。按其民族習俗,姑娘出嫁時須由阿娜(母親)為她梳妝打扮,其中主要是戴頭面,意味著女兒即將離開母親。爾後由舅父率送親隊伍出發先至打尖處。打尖是本族傳統婚禮中的一種程式,即新娘及送親客人,騎著馬或駱駝邊歌邊行至中途與新郎相會的方式。其時由男方在途中設一氈毯,上置整隻羊肉及喜酒,以表示迎親,雙方並互送哈達敬酒敬食。略事休憩復行,直送至男家。

繼後,在主婚人主持下舉行冠戴新郎的儀式,亦稱堯達曲格爾。即由新娘立紅氈或紅布上,並在新娘腳下用米撒一個字形。主婚人手持一白布方巾或哈達主說,另一人捧盤,盤中置一盛滿鮮奶、酥油的龍碗和上面繞有黑白羊毛的堯達(一種吉祥物)陪說,主婚人每說一句,持盤人即複誦一句。又有另外二人捧新郎禮服,準備為新郎換裝冠戴。主婚人終講時復將堯達插新郎腰際,以作為男女青年結婚的憑證。此時眾呼“堯達”,“堯達”。年青人亦奪取堯達逗新娘,於是一對新人在家人護擁和眾賓喧譁聲中進入洞房。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地域、文化、宗教、生活等因素的作用與影響,加之與各民族的不斷交流以及族混等過程,隨著社會的進步,裕固族舞蹈也由起初的簡單模仿、無意識的自娛性逐漸演變的成熟起來,並發展成為現在的具有藝術價值的一門藝術。

充滿地域特色的裕固族舞蹈文化 第2張

首先,地域的先天稟賦優勢對裕固族舞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居住在祁連山腳下的裕固族人民,因長期以來生活在古絲綢之路上,從公元前738年起,張騫出使西域,溝通我國到中亞一帶的這條經濟、文化之路後,到了唐代,絲綢之路更加繁榮興旺,對處於這一地區的肅南裕固族的先民們,受到大唐和西域各民族以及中西亞等各國經濟文化的影響,從而促進和發展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

尤其在舞蹈方面吸取了一些西域舞蹈特色的動律,比如說它的舞蹈與維吾爾族舞蹈之間的一些共同點,裕固族的舞蹈主要是以上身、頭為主要動律,這其中就將維吾爾族天生那種高傲的性格、精神狀態等都是隻能在人體腹部以上部分才能充分表現自己所表現的內容,在裕固族舞蹈中就被髮揮的淋漓盡致。

這說明了在特定的相同而不相近的地理環境中,常常因為某種原因呈現出較為相近、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質和審美趨向,儘管地域分佈不均勻,但形成文化特質的條件相同,仍然可以表現出鮮明的、一致的地域性特徵,由於人類活動必須基於地域環境所能提供的條件屬性而進行各項生產和生活活動,因而由於生產、生活活動所創造的人類文化,就必須地帶有地域環境的基本屬性,這就是地域的重要性,然而對裕固族舞蹈而言,地域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引導功能。

其次,文化的交流與擴散賦予了裕固族舞蹈發展深刻的內涵。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是需要在一定的時期內進行交流與擴散,在這個過程中吸收外來的文化並且把自身的文化傳播出去。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就是文化區的一個傳播功能進行吸納及代代相傳,使得原有的民族民間舞蹈得以不斷延續和發展。

而民族民間舞蹈,是一個具有多層次、多結構、多形態的整體,從民間舞產生之時起,就不斷吸收、演進、變化著。創新、開放是祁連山文化因這一文化肌體的重要特點,因為這樣才使裕固族舞蹈在省內外有了一定的成就,同時也是裕固族舞蹈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光大,包含著開放創新的思想意識。

再次,民族宗教的滲透促進了裕固族舞蹈的發展。宗教本身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文化載體。就跟宗教與文學、舞蹈、教育、美術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民族宗教其信徒基本上屬於同一民族,是由一些教義規定或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制約,這種宗教僅限於本民族之內,不接受其他民族成員入教。由於裕固族人民本身延習了幾千年的傳統宗教習慣,在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舉行祭祀和祭博活動,其間表演的各種歡快的歌舞,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民族舞蹈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經濟生產的快速發展,裕固族人民通過現代化傳媒方式,認識世界,瞭解經濟文化的最新資訊。同時也在交通大力改善的情況下發展了民族旅遊業使更多的人瞭解裕固族,使裕固族舞蹈在新的時空環境內更好的創新與發展。這就是生活在祁連山大草原上的裕固族人民,長期以來她們用那勤勞、聰穎的藝術創造,在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中,創造出的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

TAG標籤:舞蹈 裕固族 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