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基諾族民歌文化,遠方的聲音

基諾族雖然人口不多,但他們的民間音樂財富卻非常豐富,基本上可分為民間歌曲和民間器樂兩大類。其中,以民間歌曲最為豐富,它猶如基諾山上一年四季都盛開的鮮花,爭豔奪目,竟放異彩。基諾族民歌蘊含著豐富的基諾族文化,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遠方的聲音,基諾族民歌文化

基諾族的民歌,是基諾人民傳播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社會知識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它貫穿在基諾人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反映的題材內容廣泛,體裁形式多樣。

基諾族民歌有唱述開天闢地、人類繁衍、民族歷史、民間故事傳說以及傳授生產知識和生活知識的“敘事歌”;有反映各種社會風俗禮儀的“習俗歌”;有反映各種社會生活內容的“山歌”“短歌”;有反映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情歌”;有載歌載舞的“舞蹈歌”,有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的“勞動歌”;有兒童玩耍時唱的“兒歌”;有哄幼兒睡覺時唱的“哄娃娃調”;還有由祭司演唱的反映各種信仰崇拜的“祭祀歌”等。

敘事歌
  敘事歌是基諾族最古老的音樂形式之一,由於基諾族沒有文字,自古以來,有關天地的起源、人類的繁衍、民族的遷徙、生產和生活的各種知識等等,都是通過敘事歌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因此,基諾族的每一首敘事歌,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書,一部動人的長大詩篇。敘事歌基諾語稱作“阿里車格嘞阿特”,“阿里”漢語譯意為“古老的道路”,“車”意為“延續、順序”,“格嘞”意為歌唱,“阿特”是聲音、歌調之意。

在基諾族的敘事歌中,唱述開天闢地的有《阿嫫腰北》,“阿嬤”是母親之意,“腰萡(bé)”是她的名字,她是基諾族傳說中的人類女始祖,她造了天、造了地、造出了人類、創造了世間萬物。當大水滔天的洪荒來臨時,她讓瑪黑與瑪妞兩兄妹躲進了大鼓,拯救了他們。之後又通過她的啟示,讓兄妹二人成了親,種出了葫蘆,葫蘆被烙通了一個洞後,從裡面走出了基諾族、傣族、漢族、克木人等各民族。

傳播生產知識的有《季節歌》,基諾語稱“卜則資”,他通過對一個稱作“赤子烏普魯”的智慧老人的描述,使基諾人知道了一年四季的變化,知道了什麼時候該幹什麼農活,因為這些規律是這位智慧老人通過多少年的仔細觀察後得出的認識。如春節備耕、燒山播種、薅地護秋、收割吃新米、糧食入倉、上山圍獵攆山、起蓋新房等,一直唱到第二年迎春過節為止。《季節歌》歌中,實際上凝聚著前人許多辛勤的勞動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敘事歌中,還有演唱結婚來歷的《結婚歌》。

在基諾族中,傳唱最廣的還有民間傳說故事《胎羅蒙莫米遮》,漢譯也稱作《巴奢的故事》或《貝殼歌》;在基諾族的原始宗教觀念中,“胎羅蒙莫”是“裴嫫”等女神們居住的上界;“米”是女人,“遮”是居住,意即“胎羅蒙莫上界下方居住的女人”,據說這個女人的名字叫“羅崴”。

敘事歌中,還有的內容是敘唱某一個人的悲慘遭遇的《訴苦歌》,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特色。如敘事短歌《我是車肖的女兒肖施》(基諾語“阿布車肖肖施”),歌中唱到:“我是苦命的肖施,我是車肖的養女,我從幽暗的森林裡逃出來,我從深深的草叢中走出來,不怕害羞地流落到了勞衄(nü)村,是因為繼父逼婚,他揪住我的頭髮,把我從高高的竹樓上踢下來……”歌聲悲切哀怨,敘唱了肖施姑娘淒涼的遭遇。

演唱敘事長歌,大都在年節和喜慶盛典以及農閒的夜晚時,由閱歷豐富、受人尊重的老人演唱,典型的有《建蓋新房歌》和《結婚歌》,有獨唱和一領眾和兩種形式。這種形式也稱之為“篾桌邊的歌”或是“火塘邊上的歌”,意即“家歌”。一領眾和時領唱者唱一句,大家重複跟唱一句;相和的眾人一般都圍成圓圈,手拉著手前後自然擺動,按順時針方向緩緩行進,踏步而歌。通過這種歌舞形式,把豐富的知識一代代留給了後人,豐富的演唱內容,往往徹夜不息,通宵達旦。

山歌
  山歌調,基諾語稱作“呃扯格嘞咪”,“呃扯”是指基諾族崇敬的一位女神,也是歌調開始的襯詞,民間也稱她為“阿批呃唉”,“阿批”是老祖母;傳說是她給了基諾族的史祖“嚜赫”與“嚜妞”葫蘆種子,二人種出了大葫蘆後,是她用火柱烙通了葫蘆,從而走出了各個民族。所以,有的民歌的襯詞為“呃扯”,有的為“呃唉”,這是表示對這個老奶奶的懷念。“格嘞”是歌唱,“咪”是語言、話語。

演唱山歌調,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歌唱內容十分豐富,不論是在山野田間勞動時或是村寨裡閒暇之際,都能聽到悠揚悅耳的山歌調和風趣的對歌。節日之際,歌手們甚至互相邀約起來,走村串寨,到其他寨子去對歌。

山歌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情歌。情歌基諾語稱“巴格嘞”,“巴”是有群體、大夥,也有親情等意;“格嘞”即歌唱,廣義是指大家唱的歌,狹義一般是專指青年男女唱的情歌。根據男女雙方戀愛過程中的不同進展程度,以及依歌唱的內容又細分為《巴漂》,即見面的歌;《巴剎》,即互相讚美的歌;《巴波》,即送定情禮的歌;《巴押腳(音讀“jio”)》,互相思念的歌;《巴嘞》,求婚的歌等。

情歌不能在家裡唱,也不能當著長輩的面唱。山歌調或情歌調,大都曲調悠長自由,優美動聽,有的唱詞長期以來已經約定俗成,成為相對穩定的模式。

遠方的聲音,基諾族民歌文化 第2張

短歌
  在基諾族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生活內容都可以作為歌唱的內容,也包括自己的遭遇、思想情感等等,通過長期積累,有一些短小優美,內容感人至深的歌調就流傳下來了,這種歌調一般較短小,詞曲相應穩定,與漢族的小調相類似,但節拍節奏沒有漢族小調(尤其是分節歌)那樣規範。

相對敘事長歌以及隨心所欲對唱的山歌,被視為一種短歌,此類歌調至今還沒有相應的基諾語稱謂,但它卻是基諾族中流傳最廣泛、數量最豐富的一類歌調,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視為是基諾族中的流行歌曲。其中的內容,最多的還是表達愛情方面的內容,但不是談戀愛時候互相對唱的情歌,是自我感情的抒發。

在短歌中,有的曲調名稱是用樂器來命名的,但它不是器樂曲,都有歌詞;如《響篾調》《谷杆哨調》《三絃調》《直簫調》之類。還有一些短歌是對醜惡現象的諷刺和鞭撻,如《不害羞的女人》《嫁到嚜託莫瓦村的懶婆娘》,是對好吃懶做的婦女的嘲諷。

基諾族長期以來,受西雙版納傣族土司的統治,民國時期則是受到國民黨的盤剝,傣族土司及國民黨政府曾在基諾族中委任了一些村寨頭人作為他們的代理人,這些頭人有的便作威作福,深受群眾痛恨,因此也產生了一些諷刺頭人的短歌,以表達群眾的憤憤不平的心聲,如《喲皆、皆白當上了保甲長》等。

習俗歌
  千百年來,基諾人民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風俗習慣,它深刻反映著基諾族的社會形態、思想意識、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道德觀念等,由此而形成為各種各樣的節日與習俗禮儀,在這些活動中演唱的歌調,我們稱它作“習俗歌”;這是用漢語對此類歌調的概括性稱呼,尚未有專門的基諾語詞彙。

基諾族的“習俗歌”,也是民間歌曲中最豐富的一類。如春天的“備耕節”(年節),秋收時的“嘗新節”,收割以後糧食入倉時的“叫谷魂”,起蓋新房時的“賀新房”,結婚時的“賀新婚”,為青少年舉行的“成人禮”,以及喪葬祭祀等。在這些節日或儀式中,都有著許多不同的曲調來表達著不同的程式和內容。

兒歌
  兒歌,基諾語稱作“繞古瑪格嘞”,“繞古瑪”是兒童,“格嘞”是歌唱,譯意即兒歌。這些歌調,大都是晚飯後,由七八歲至十二三歲的男女兒童在村寨中心開闊的場地上娛樂時唱的歌,因此也把它們稱作“玩場歌”(基諾語“阿得得莫”)或者“半大娃娃歌”。

基諾族的兒歌非常豐富,在基諾族民歌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每首曲子旋律各不相同,各村寨的調子也互有差異。僅1980至1986年間,省州縣三級音樂工作者為編撰《中國民間歌曲整合·雲南卷》,先後到基諾族村寨採集到的基諾族兒歌就達100多首,除去重複的以外,不同旋律及內容的也有近80首之多(很多村寨還沒有采訪到),其數量為雲南26個民族的兒歌之最。

兒歌實際上就是基諾族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生動教科書,寓教於樂,生動活潑。所演唱的內容從周邊的人和事直到所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從天上到地上,從山上到水中,從動物到植物,真可謂包羅永珍。這些兒歌有兩種演唱方式,一種是單純的歌唱形式,另一種是歌舞形式的“玩場歌”,為齊唱形式。

哄娃娃歌
  基諾語稱作“厄勒勒嗷築”,“厄勒勒”是吃奶的幼兒,“嗷”是哄,“築”是乖,意思是“把娃娃哄乖”,在歌唱中即是指“哄娃娃的歌”。不同的村寨,有不同的歌調,雖然旋律與歌唱內容有一定差別,但風格基本一致,調式相同。這種歌調委婉深情,娓娓動人,歌唱時速度與節奏較自由,歌詞有奶奶哄孫子孫女睡覺時唱的、有媽媽哄子女睡覺時唱的。

勞動歌
  在過去,基諾族的主要生產方式,是以“刀耕火種”為特點的熱帶雨林山地農業,但是男子的狩獵和女子的採集,也是重要的生活資料來源。反映基諾人民狩獵生活習俗內容的歌調,我們把它稱做“狩獵歌”。對於基諾人來說,類似於漢族修建的古代長城。在基諾族的“狩獵歌”中,反映的內容還有捕捉動物的《支釦子》,也有的是對膽小鬼和懶惰者的諷刺。

基諾族群眾起房蓋屋時上山砍伐樹木,在把木料拉回寨子的勞動過程中,要唱起一領眾和的《拉木歌》,以協調勞動的步調。

祭祀歌
  在過去,與基諾族低下的生產力相適應,基諾群眾主要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同時也進行祖先崇拜,因此在社會生活中要頻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祭祀活動大都由祭司主持,基諾族民間中的祭司有兩種,分別稱作“白(be)勞坡”和“摩丕”。

基諾族的民間歌曲,在1980至1986年間,由省州縣三級音樂工作者採集到的曲調共計有350首左右,剔除重複者外,不會少於240首,基諾族人口不到兩萬人,有如此豐富的歌唱曲調,名列雲南各民族之前茅,這些歌調在基諾族的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是千百年來基諾族文化藝術的結晶,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大力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今天,值得我們去認真進行研究。

TAG標籤:遠方 基諾族 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