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民歌花兒,回族地域文化

回族文化中回族的民歌一直是回族人民最喜愛的,在回族民歌中特點最鮮明的就是回族花兒,回族花兒是一種山歌,在回族人們的習俗中,他們習慣在婚禮及非常喜慶的聚會上演唱花兒。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回族地域文化之民歌花兒吧。

回族地域文化:民歌花兒

花兒其實是學術界的一種叫法,我們當地人叫做“漫花兒”,更準確地說叫“漫花”,由於當地發音多帶“兒”音,所以“漫花”外人聽起來就是“漫花兒”了。從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兒”的關鍵在於“漫”,與我們常說的“漫談”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兒會”這天,青年男女就會背上乾糧,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兒”,類似其他地方的趕廟會或踏青。他們以歌會友,或單打獨唱,或一問一答,互相對唱,總之不拘泥於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兒”。

花兒又名少年,是流傳於西北地區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詞中將青年女子比喻為花兒而得名。花兒產於甘肅臨夏,並流行於甘、青、寧、新等地區,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很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作為花兒的發祥地和最主要的傳唱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岷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花兒之鄉”稱號。

康樂縣和和政縣被命名為中國花兒保護基地和中國花兒傳承基地,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和永靖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民歌考察採錄地。其中甘肅臨夏更是花兒的故鄉,在2009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肅花兒,連同我國申報的其他2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一道獲准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發源
  花兒發源於甘肅臨夏,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而且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河州花兒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快調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

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後兩句切題。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

回族地域文化:民歌花兒 第2張

曲調
  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醜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樸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

據統計,河湟地區有上百種曲調,不同的曲調有著不同的“令”。按流行地區分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寧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劃分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東鄉令”等;按照花兒的襯詞又分為“白牡丹令”、“尕馬爾令”、“花花尕妹令”、“好花兒令”、“溜溜兒山令”、“楊柳兒姐令”、“水紅花令”、“咿呀咿令”等。

青海素有“花兒家鄉”的美稱。盛況空前的花兒會,自農曆四月後相繼開始。屆時,河湟地區山花爛漫,峰青水秀,身著各民族盛裝的人們熙熙攘攘,欲獻絕技的歌於摩肩接踵,嘹亮的歌聲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兒的海洋,的確令人神往。

西寧鳳凰山花兒會多於農曆四月八舉行,屆時豔陽高照,滿目青山,歌手們攜情侶,帶酒食,三五成群,邊飲美酒邊賽歌,歌聲傳遍四野,氣氛熱烈至極。民和縣峽門花兒會歷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陽節在滿山遍佈眼眼清泉的亂泉灘舉行。人們頭戴楊柳帽,手提節日飯,痛飲清泉水,放聲唱花兒,別是一番情趣。樂都縣瞿曇寺花兒會每年農曆六月十四至十六日舉辦,十五日是高峰。歌手們一邊領略瞿曇寺勝景,一邊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動,歌聲格外動聽。

五峰山花兒會於農曆六月六日在素有“風景勝地”之稱的五峰山澄花泉邊舉行。大通縣六月六的老爺山花兒會則又以演唱源於藏族的“長壽令兒”的花兒見長,這裡峰迴路轉,林木蔥籠,悠悠白雲上飄蕩著聲聲花兒,一片詩情畫意。

屈吳山花兒會就是西北地區非常著名的花兒會之一。每年四月初八,靖遠、會寧、海源……等地的男女老少都要傾巢出動,到屈吳山去踏青,趕廟會,青年男女還要對花兒。不過和大多數地方的花兒有所不同的是,屈吳山花兒會不用自己背乾糧,那兒的寺廟免費供應大家吃喝,所以附近村莊的婦女每年都要到屈吳山去幫忙做飯。此外,丹麻花兒會在農曆六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

甘肅岷縣的“二郎山花兒會”是“洮岷花兒”的主會場。每年農曆五月十七,全縣的花兒歌手聚集於城中二郎山參加文化部門組織的“花兒歌手大獎賽”,與會人群每年都在十萬人以上。縣內農曆五六月份的“花兒會”就多達二十處以上。

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兒會,不僅風情各異,而且都和特別美麗而動聽的傳說、獨特的習俗連結在一起。欲知花兒事,想觀花兒情,還是親臨其境上採擷吧!

TAG標籤:地域 民歌 回族 花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