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蕩氣迴腸

極具地方文化特色,運用中國傳統樂器,將歷史的聲音一遍遍演繹,將過去的故事代代傳承。置身於廣東音樂之中,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場景瞬間切換成上世紀的模樣。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為你深入瞭解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樂曲以抒情的旋律和輕盈跳動的鶯啼模擬,描繪了柳林隨風搖擺、群鳥枝頭歌唱的自然景色。聽過之後,令人沉思遐想於風光秀美、鳥語花香的宜人景色之中。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2張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又名醉太平,是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代表作。廣東音樂的曲目最初是由粵劇中的“過場音樂”改編而成的,隨著發展,曲目開始不斷地豐富,作曲家們開始把當地的民謠俗曲,還有其他地區的樂曲進行吸收運用,通過對演奏韻味的潤色賦予其濃厚的廣東色彩,從而形成獨具嶺南風味的廣東音樂曲目。現在聽到的這首《平湖秋月》就是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用北方小調《閨舞》改編而成的,流暢的旋律,婉轉的音調勾勒出西湖月色的靜謐與縹緲。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3張

《走馬》
  《走馬》是一首廣東音樂早期優秀曲目。有呂文成根據嗩吶曲牌《大開門》改編之說,但未定待考。《走馬》又名《走馬英雄》,節奏明快,旋律活潑,表現人們興奮昂揚的情緒。樂曲結構短小,層次分明。固定終止型樂句貫穿全曲始終。音樂節奏具有切分音效果,使樂曲基調剛健有力,活潑豐富,快樂之情溢於曲外。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4張

《連環扣》
  《寡婦訴怨》被揚琴名師嚴老烈改編成歡快活潑的《連環扣》。原曲是用嗩吶演奏的樂曲,也可配詞演唱,是一首寡婦傾訴心中哀怨之情的曲子,表現了封建時代寡婦生活艱苦、受人歧視的悲怨心情,曲調低沉哀傷。作者的改編對發揮揚琴適用演奏華簇旋律的特點,將旋律裝飾加花,把哀怨之情一掃而盡,使曲調變得明朗而歡快,以流暢活潑的旋律表現了人們的歡快心情。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5張

《寒鴉戲水》
  全曲以別緻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調,獨特的韻味,明快跌宕,演繹了寒鴨在水中悠閒自得,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音色清越,餘音悠長,音韻委婉。全曲共三段,各段音樂個性鮮明,段落界限清楚,是一首典型的板式變奏體。第一段,頭板(又稱慢板)為4/4拍;第二段,拷拍(又稱拷打),為1/4拍;第三段,三板(又稱中板),也是1/4拍,速度較快。這首樂曲的板式鋪排是潮州弦詩套曲的典型結構樣式。通過欣賞《寒鴉戲水》,可領略潮洲音樂的旋律色彩和調性色彩變化的一些特點。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6張

《楊翠喜》
  《楊翠喜》樂曲流暢悠揚,展現了廣東音樂的清新秀麗、旋律明快的特點。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7張

《雙聲恨》
  《雙聲恨》也被稱作《雙星恨》,表現了牛郎織女天各一方,愛而不得的惆悵和哀怨。樂曲旋律委婉深沉,節奏舒展有致,表達了人們對於傳說中牛郎織女的不幸遭遇所寄予的無限同情,同時也抒發了封建社會中人們壓抑和哀怨的情感。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8張

《雨打芭蕉》
  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絡。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衝《點絳脣》:“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悽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悽惻。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9張

《彩雲追月》
  《彩雲追月》這首樂曲最早出自清代廣東音樂的曲譜集,1935年,由作曲家任光和聶耳重新編曲,成為了一部優秀的民族管絃樂作品。“彩雲追月”的標題包含著仙人乘著五彩祥雲奔向月宮的美好寓意,旋律中洋溢著廣東音樂的閒適淡雅,月宮晶瑩剔透的美景彷彿隨著輕輕搖曳的音樂緩緩掀開面紗。

蕩氣迴腸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 第10張

《步步高》
  廣東音樂《步步高》由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作曲。他是一位對廣東音樂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貢獻的音樂家。他擅長演奏高胡,又善作曲,《步步高》是他的代表作。創作中,他大膽採用新的表現手法,依情譜聲,開門見山地迸發出一種奮發向上的情調。樂曲中多采用樂匯的重複以積蓄力量,向新的層次躍進。旋律升降有序,音浪疊起疊落,音樂富有動力。該曲的命名應該說與樂曲在結構上的遞升遞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