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多姿多彩的哈薩克民間舞蹈與民間樂器

哈薩克族文化告訴我們,哈薩克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放牧的時候,還是晚餐後,哈薩克族人民都喜歡用舞蹈與音樂來打發時間。可以說舞蹈和音樂是哈薩克族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把勞動與生活帶到舞蹈與音樂中,不斷傳承與發展這種優秀的文化。

多姿多彩的哈薩克民間舞蹈與民間樂器

黑走馬,哈薩克語“卡拉角勒哈”,是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它廣泛流傳於新疆境內的哈薩克族。卡拉角勒哈是哈薩克語,意為“黑色的走馬”。哈薩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的兩支翅膀”。

馬是哈薩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夥伴,而“黑走馬”更是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壯,通體黑亮,走時步伐平穩有力,姿勢優美,蹄聲猶如鏗鏘的鼓點。騎上黑走馬,猶如進入一種藝術境界,人在舞,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間舞蹈和同名樂曲。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動作輕快有力,剛健蒼勁,模仿黑走馬的走、跑、跳、躍等姿態,在全身一張一弛的律動中表現狙獷、剽悍和豪放的風格。女性的動作優美舒展、活潑含蓄,如顯示姑娘美麗而自豪的“花兒贊”,窺視戀人的“羞窺”,前俯後仰的“展裙吊花”等。

男女的這些動作,都包含著特定的內容,與表演者的內心情感和幽默詼諧的面部表情融為一體,並根據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發揮,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和動作。表演者時常把勞動和生活中具有濃厚特色的各種動態揉進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語彙和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並由此衍化出諸如“擀氈舞”、“擠奶舞”、“繡花舞”、“拉麵舞”等舞蹈。

多姿多彩的哈薩克民間舞蹈與民間樂器 第2張

阿嘎加依
  “阿嘎加依”是哈薩克語,故鄉的意思,哈薩克族人只要一提到“阿嘎加依”就會想到阿勒泰。大型哈薩克民族歌舞詩《阿嘎加依》以詩的抒情方式表達哈薩克族歌舞,以現代藝術手法演繹草原文化,反映了新疆大地上哈薩克族的歷史與傳統、生活與夢想,是一部美輪美奐、有靈魂、充滿想象力的作品。

《阿嘎加依》演出陣容龐大。作品演出時間為90分鐘,分《序幕》、《生命達斯坦》、《英雄達斯坦》、《愛情達斯坦》、《狂歡達斯坦》和《尾聲》6個部分,在所涉及到的節目內容中,80%以上都是哈薩克民族傳承下來的受國家或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典文化元素。獨特的民族服飾、原生態的歌舞文化、優美的音樂和超凡的舞美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

哈薩克族的樂器有:冬不拉、庫布茲、笛子、琵琶、箜篌、觱篥等。後來琵琶、箜篌、觱篥失傳。冬不拉流傳頗廣,有二種:一種的音箱是橢圓形;另一種的音箱是三角形。冬不拉的弦有兩根,弦一般是用羊腸製作的。音位一般分八個、十一個和十三個三種。冬不拉是哈薩克族大眾化的樂器,哈薩克人差不多都能彈奏冬不拉。

庫布茲琴的上端向裡彎曲,琴腹呈大勺狀,腹面張開,背面用皮子遮蒙。琴絃用馬尾。琴絃和弓弦均用松樹膠擦拭。庫布茲的琴聲與小提琴相仿,但演奏方法較小提琴複雜。庫布茲也是哈薩克族常見的一種樂器。笛子一般是用空心竹子或木質較軟的木頭挖成的,是吹奏樂器。笛子有四個音孔,吹奏時聲音柔和委婉動聽,笛子也是哈薩克牧人經常隨身攜帶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