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什麼是民風民俗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民風民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那麼,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什麼是民風民俗?

什麼是民風民俗?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

可能感興趣》》九黎族是什麼族誰的後裔

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中國民風民俗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農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

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從陽曆看,春節在1月21日至2月20日遊動。立春在2月4日或著是2月5日。

過年習俗
  臘八:農曆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作為“年禧”即將到來的訊號。作為傳統,這一天要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參見臘八節。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
  燈籠裡點蠟燭,燭焰躥動,真好看。要是放一個電燈泡,可就遜色多了。
  拜祖先,敲鑼打鼓,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拜年,收(給)壓歲錢,踩高蹺,舞龍燈,閤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

TAG標籤:民風 模式 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