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

當年,中國越劇十姐妹風靡一時,成為了紅遍大江南北的越劇名人,掀起一片的越劇狂潮。而越劇十姐妹也推動了越劇的發展,使得其發展直至頂峰。那麼當年的越劇十姐妹有哪些?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看看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女,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於浙江省新昌縣西門外小龍潭村(今屬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劇小生流派——尹派藝術創始人,被稱為“越劇皇帝”,“越劇十姐妹”之一。10歲入越劇之鄉的嵊縣學藝,後改入醒獅劇社、大華舞臺跟班。

出科後在寧波、紹興、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建立芳華越劇團,1959年隨越劇團遷往福建。歷任上海、福建芳華越劇團團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等職務。

曾在《紅樓夢》、《西廂記》、《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屈原》、《梁山伯與祝英臺》、《江姐》等劇目中成功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2張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人。黨員。歷任上海越劇院院長、名譽院長,上海對外友協副會長,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等。11歲入四季春越劇科班,14歲開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於女子越劇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細膩、樸實深沉,韻味醇厚,節奏明快,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被稱為“袁派”。

參與整理並主演了傳統戲《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編演了歷史劇和現代劇《木蘭從軍》、《紅粉金戈》等。1946年,演出了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的《祥林嫂》。

1953年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獲國際電影節“音樂片獎”。1955年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195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榮譽獎。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3張

範瑞娟(1924年1月6日——),女,別名範竹山,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越劇範派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臺》。

1935年4月18日入龍鳳舞臺科班學戲,由黃炳文師傅啟蒙,工小生。1938年春節前,隨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臺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匯泉樓演出時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薦救場成功,由此當上了頭肩。

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範瑞娟在九星大戲院首次演出《梁祝哀史》,1953年10月,越劇彩色藝術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獲1949-1955優秀影片獎。

1951年任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副團長,1951年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享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4張

傅全香(1923年8月30日——),原名孫泉香,出生於浙江嵊縣後莊村。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學習花旦,1940年以《恆娘》一劇聲譽鵲起。

1943年在“四季春”掛頭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織錦記》中首開定腔定譜先例,她廣泛借鑑京昆和評彈的唱法,在程派“真聲假一點,假聲真一點”的理論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寬廣,細膩傳神,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於激情,創立了越劇“傅派”。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5張

徐玉蘭(1921年12月27日——),漢族,越劇表演藝術家,生於1921年,祖籍浙江新登。1933年入新登的東安舞臺科班學花旦,後改老生。1939年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她改唱小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19日,地點在上海老閘戲院,當時是與施銀花搭檔。

1947年9月組玉蘭劇團。與王文娟合作始於1948年。1952年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以《西廂記》獲演員一等獎。1954年起加入上海越劇院。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記》等。

學生和傳人有徐小蘭、金美芳、劉麗華、汪秀月、錢惠麗、鄭國鳳,徐持平、翁荔英、錢麗亞、張小君、劉覺、汪濤等,其中以金美芳、錢惠麗、鄭國鳳、劉覺最具代表性。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6張

筱丹桂(1920——1947年10月13日),越劇名演員。姓錢,名春韻、春鳳。她嗓音甜潤,扮相俏麗,文武兼長,旦角戲和女扮男裝戲均很出色。被譽為“越劇皇后”,是女伶中最早冠以“皇后”之人。曾有“三花”(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說法。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7張

竺水招(1923——1968),原名竺雲華,1923年出生於浙江省嵊縣靈娥村,越劇小生流派“竺派”創始人,“越劇十姐妹”之一,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2歲離開就學數年的本村義學堂,進晉溪後山村之天蟾舞臺科班學藝,工小生兼學花旦。因謙遜好學,練功刻苦,打下紮實的武功基礎,成為女子越劇中少有的擅長武功的演員之一。在浙江鄉鎮演出時,與尹桂芳義結金蘭。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8張

徐天紅(1925——2010)女,著名越劇老生。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生於浙江省餘姚。越劇四大老生之一,也是“越劇十姐妹”之一。曾任上海市新城區、黃浦區人民代表,福建省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9張

張桂鳳(1922年——2012年3月4日)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張派老生創始人。1922年出生,浙江蕭山人。1936年入嵊縣招龍橋科班學藝,工老生,代表作《打金枝》等。

1942年10月進上海大來劇場,是袁雪芬倡導的越劇改革的第一批參加者之一,1945年在上海加入袁雪芬、範瑞娟領銜的雪聲劇團,1947年加盟範瑞娟、傅全香領銜的“東山越藝社”。

建國後,歷任華東戲曲研究院實驗越劇團、上海越劇院演員。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二等獎。1962年加入黨。唱腔剛勁挺拔,聲情並茂,有“性格演員”之稱,刻畫人物惟妙惟肖。常演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臺》、《打金枝》。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第10張

吳小樓(1926——1998),女,越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又名月樓,浙江省諸暨人,1926年6月18日生於杭州。其表演蒼勁凝重,激昂舒展,富有激情,嗓音寬厚巨集亮,有“越劇金少山”之譽。1980年加入黨,是上海市第一屆婦女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第一、第三屆文代會代表。學生有楊同時、許矞雲、陳琴香、金紅等。

【結束語】時間如流水,我們在世間過的每一秒鐘都是在揮霍時間。歲月也是把利刃,一刀又一刀的斬斷了生命的痕跡。如今越劇十姐妹在世的就只剩下三位了。然而她們對越劇的貢獻是我們永遠都忘不了的。

TAG標籤:越劇 健在 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