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侯寶林的師傅的地位,侯寶林的師傅是誰

侯寶林生活在現代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歲月。帶頭淨化相聲說演的語言,提高相聲的審美趣味,拋棄了過去粗俗低階的非藝術成份,面貌煥然一新。這麼優秀的候寶林師承何方呢?本期戲劇文化將為你介紹侯寶林的師傅是誰。

侯寶林的師傅是誰,侯寶林的師傅的地位

侯寶林(1917-1993),北京人,幼年家境貧寒,12歲時學演京劇,後改說相聲,先後拜常寶臣、朱闊泉為師。一度在北京的鼓樓和天橋一帶表演,1940年赴天津演出並成名。從1940年起,一直與郭啟儒搭檔,合演對口相聲,二人捧逗默契,相得益彰,合作長達20多年,在同行中比較罕見。

侯寶林生活在現代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歲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間藝人在政治上地位提高,侯寶林加入中國廣播文工團說唱團,積極推動相聲藝術去蕪存菁的“相聲改進運動”,使舊時代地攤茶社裡迎合小市民情趣的相聲表演,注入了更為健康的內容,煥發出空前的審美光彩。

侯寶林對相聲藝術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帶頭淨化相聲說演的語言,提高相聲的審美趣味,拋棄了過去粗俗低階的非藝術成份,改編了許多傳統節目上演,使之“化腐朽為神奇”,面貌煥然一新。其次是在創作和表演的同時,注重相聲的理論研究,與知識界和學者交朋友,並與人合著了《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專著,使相聲藝術朝著藝術自覺的方向發展。第三是創作、整理和演出了30餘段堪稱精品的經典性相聲節目。其中代表性的有:《婚姻與迷信》、《妙手成患》、《關公戰秦瓊》、《夜行記》、《戲劇雜談》、《戲劇與方言》、《改行》、《醉酒》、《戲迷》等。

侯寶林的相聲藝術,充滿了幽默的智慧。以兩段表現醉酒人情態的節目《醉酒》和《橡皮膏》為例,其對生活的認識和審美觀照是十分獨特的。《醉酒》中表現了兩個醉鬼酒後的失常言行:一位能失態到把手電筒豎起來,開啟開關所照出的光柱當成實物,說出“來,你沒醉,能從這柱子爬上去嗎”之類的話來,聽著實在令人忍俊不禁!另一位更可樂,醉態中似有一分清醒:“這算什麼!我心裡明白。我爬上去?我爬上去你一關電門,我不就從柱子上摔下來了?”可見都醉得不輕,可氣之中卻透著讓人無奈的可笑,勸誡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橡皮膏》表現的情形更為可笑,說的是一個怕老婆的醉漢酒後深夜回家,不意讓碎酒瓶的玻璃扎傷了屁股,他為了躲避老婆的喝斥,自己用橡皮膏貼上傷口就入睡了,不料第二天清晨仍被老婆從夢中吼醒,他還狡辯說自己昨夜並未喝醉,老婆卻把他叫到穿衣鏡前,指著鏡子上貼著的橡皮膏發問:“你說你沒醉,那鏡子上的橡皮膏是哪兒來的?”原來,他昨夜醉中往屁股上貼橡皮膏時,錯把鏡中人當成自己了。這實在是一種智慧,沒有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挖掘提煉,沒有高超的表現生活的藝術思維,是絕難創作出此類幽默的。

其實,侯寶林的藝術智慧與天賦遠不止此。他以學唱戲曲流派唱腔和對各地方言的摹仿更為精到和拿手,《戲劇雜談》、《戲劇與方言》和《改行》,是此類作品中的代表。加之他的說演語言清新洗煉,颱風從容灑脫,形成了頗具學者底蘊的儒雅風格,人稱“侯派”。他本人也被尊為相聲大師,備受藝壇尊崇。

TAG標籤:師傅 侯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