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腸粉的來歷,你是否知道

腸粉不知何時開始已經成為了人們身邊隨處可見的一道著名小吃。
  冬天的早晨裡,先來一碗熱騰騰的腸粉,暖暖胃,再去上班是不是特別的舒服。
  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腸粉的來歷吧!

你是否知道,腸粉的來歷

腸粉起源於嶺南廣州的西關地區的漢族特色小吃,其中以西關布拉腸最為出名,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制品,亦稱拉腸、卷粉、豬腸粉(因腸粉形似豬腸)。(潮州地區腸粉和傳統廣式拉腸不同,潮州腸粉餡料多配料多,傳統廣式拉腸往往只有一兩種餡料且僅蘸醬油食用,味道較清、純。)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制品,亦稱布拉腸粉、卷粉、拉腸、捆粄,不同於豬腸粉(形似豬腸) ,因為早市銷量大,多數店家又供不應求,人們常常是排隊候吃,因此又被戲稱為“搶粉”。出品時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 在廣東,腸粉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價廉、美味,老少皆宜,婦孺皆知。從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級的高階酒店,幾乎都有供應。

起源
  關於腸粉的起源,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說“最早是抗戰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又有人說“腸粉起源於廣東,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也有傳說是乾隆皇帝遊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東西時,乾隆讚不絕口,並乘興說:“這米粉有點像豬腸子”.腸粉在廣東是最為普遍的早餐,看起來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讓人一吃難忘。

分類
  廣東腸粉主要流派有兩種:一種是布拉腸粉,腸粉 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由於使用 的製作工具不同,所以導致做出的腸粉都不相同,布拉腸粉是以品嚐餡料為主(腸粉漿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新增澄面、粟粉和生粉),而抽屜式腸粉(腸粉漿是使用純米漿做成)主要品嚐腸粉粉質和醬汁調料!腸粉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

潮州地區的腸粉與廣州地區的腸粉製作方式相同,但是由於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較大的地區差異。布拉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廣州經營布拉腸粉比較著名的店家有銀記、大可以等。抽屜式腸粉主要是做早餐腸粉為主,其中粵西地區最出名的是“都城腸粉”,在肇慶,雲浮一帶久負盛名。

在香港,腸粉亦是傳統粥店中早餐常見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腸粉是在表面加入蝦米的齋腸;亦有炸兩滑腸粉,是在腸粉內包上油條。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大部份已轉為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注意,豬腸粉與腸粉並非同一類食物,但某些食客會將之混淆。豬腸粉雖然同是米漿製作,但是卻與腸粉不同,味淡的豬腸粉並無餡料,是由米漿捲成卷狀然後切粒,每粒的橫切面有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不規則的圈狀,配以不同風味的醬油而成。

TAG標籤:腸粉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