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廣東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的由來

在廣東地區,有著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的由來,在不同的地區都會有著不同的習俗,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正月十五的時候吃上元宵過著歡快的節日。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廣東文化了解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的由來。

廣東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的由來

“七樣羹”是潮汕地區一體化區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七樣羹”即由7個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一鍋吃,作為潮汕地區民間食俗,由來己久。相傳,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貶江南。

正月初七這天,他來到榕江邊一個偏僻荒野,頓覺頭暈眼花,飢餓難忍,只好就地採摘了幾樣野菜,煮成雜菜湯聊以充飢,剛吃完,頓覺眼睛明亮,渾身有了力氣,後來該官員復職高升,憶起當年在江南嘗過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種,於是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務必隨便取七樣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樣羹”而食。時人爭相仿效,食“七樣羹”,以其寄託對新的一年的祈望,陳陳相因,“七樣羹”食俗沿襲至今。

“七樣羹”食俗饒有情趣。首先,在蔬菜品種的選取上,要能寓意吉祥如意,事業興旺發達的,例如:“大菜”(即芥菜,寓意吉祥,事業興旺,家人健康平安;“春菜”寓意春風得意;“厚合菜”寓意做事合人,希望得到貴人的提攜栽培;“菲菜”寓意仕途發達……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七樣羹”煮法十分隨便,各種蔬菜取適量,生菜落鍋,熱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湯的“七樣羹”。

潮汕地區有這條俗語:“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年輕),奴仔(孩子)吃了變紅芽(指面色紅潤),姿娘仔(小女孩)吃了如拋(朵)花(指變得美如花)。”瞧,七樣菜的保健作用不是吹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