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道教南五祖都有什麼人,南五祖寶誥註解

道教,創始與東漢時期,至今已有近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道教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道教文化中南五祖的故事,很多朋友可能對於這個詞感到陌生,沒關係,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南五祖都有哪些人。

南五祖寶誥註解,道教南五祖都有什麼人

相傳張紫陽於北宋熙寧二年(1069)在成都遇異人授以“金液還丹訣”,修煉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論上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授彭耜、留長元、趙汝渠、葉古熙等,自此逐漸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於與北方的全真道的觀點比較接近而逐漸合流,因其活動多在南方,故後世稱為南宗,張紫陽等五人被尊為南五祖。五祖認為儒、道、釋同源,三教一理。以修煉金丹(內丹)或稱修煉“性命”為主。提出“精氣神”、“心為君”、“神為主”等修煉理論,認為修煉到神全氣和、陰盡陽純的境地,則金丹可成。

張紫陽
  名伯端,字平叔。後改名用成(誠),號“紫陽山人”,故後世又稱之為張紫陽。生於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元年(984年),登仙於宋神宗元豐(1078-1086年)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屬浙江)人。自幼聰穎好學,經史百家無不涉讀,通三教典籍及刑法、書算、醫術、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

後因株連被充軍於嶺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陸詵帥桂林,召置帳下,掌管機要。後隨陸詵轉至成都。宋神宗熙寧(1068-1078年)二年(1069年)遇劉梅蟾授以“金液還丹火候之訣”,“指流知原,語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誠),字平叔,號紫陽。此後精誠至道,術業大成。

伯端修道,力主內丹,認為“人人本有長生藥”,“何須尋草學燒茅”,教化世人“休煉三黃及四神,若尋眾草更非真”,要識真鉛汞,丹砂非水銀也。內丹修煉要“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即將坎中之陽氣以點化離中之陰精,乃執行交會而復還其乾健純陽之體。則人人修煉造化事畢。熙寧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宣揚道教、佛教、儒教“雖三分,道乃歸一”的“三教一理”的思想。

石泰
  林翠玄真人石泰。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號杏林,又號翠玄子。宋真宗乾興(1022—1023年)元年(1022年)生於常州(今江蘇常州)。石泰喜愛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藥濟人,不惜酬謝,性願植一杏樹,久則成林,世人故稱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時,任人摘取,自付其值於樹下。杏林取之買米、布,冬天以之濟貧。張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著有《還元篇》(亦稱《還源篇》)行世。

藥取先天氣,火尋太易精;
  能知藥與火,定裡見丹成。
  強調“只尋身內藥,不用檢丹書”。後以“金液還丹訣”授與薛道光。於宋高宗紹興(1131—1163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昇仙。有詩頌曰:
  雪破泥丸穴,真身駕火龍;
  不知誰下手,打破太虛空。
  紹興三十年(1160年)顯真於廣東羅浮山。石的思想對後世影響較大,被尊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號“杏林真人”。

薛式
  (公元1078-1191)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時閬州(今四川閬中)人,一說為陝西雞足山人。內丹名家,石泰嫡傳弟子,為道教南宗第三代傳人,道教稱為“紫賢真人”,南五祖之三。薛道光先曾出家為僧,法號紫賢,又號毗陵禪師。後雲遊長安,在開福寺修習禪法,頓悟“無上圓明真實法要”。

據《陝西通志》載: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冬,遇石泰,得授口訣真要。後至京師,棄佛入道。以金丹導養術著稱,成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傳人。著有《丹髓歌》、《還丹覆命篇》、《悟真篇注》傳世。闡發南宗內丹思想。

陳楠
  字南木,號翠虛。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廣東博羅)人,以箍桶為業。自雲“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覆命篇”。從毗陵禪師薛道光學習太乙刀圭金丹法訣,後又得景霄大雷琅書於黎姆山神人,遂入道。宋徽宗政和年間擢舉道錄院事,後歸隱羅浮山。不數年,定居長沙,開創南宗“清修派”。為南宗第四代傳人,“南五祖”之四。陳楠常以泥土滲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無不靈驗。時人稱為“陳泥丸”。又常以雷法符籙驅鬼降魔,濟人利物。

白玉蟾
  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

白玉蟾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建立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昇後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結束語】南五祖繼承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認為該修煉內丹,即“性、命”為主,而且認為儒、佛、道三教是同源一理,以道禪結合、攝禪釋性、先命後性獨樹一家之學。修煉則從傳統命功著手,先須“煉己築基”,待精滿、氣足、神全後,才正式進入煉丹階段。

TAG標籤:南五祖 道教 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