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傳說中的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吧。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中的第三尊神道德天尊,是道教公認的道教始祖。那麼,太上老君有沒有徒弟呢?有的話都是誰呢?你瞭解嗎?不清楚的話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玄都大法師:
  相傳是太上老君的唯一徒弟,也是外丹道最早的嫡傳。被認為是內外丹道都悟性極高,得傳法寶“八卦紫金爐”。玄都大法師極有可能就是玄都仙長鬼谷子。鬼谷詭祕,社會縱橫、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學無所不通。證得弟子門人無數,翻雲覆雨,驚世駭俗,後皆大有作為。鬼谷堪稱萬聖先師,萬聖之祖,絕不為過。

鬼谷子:
  玄都大法師極有可能就是玄都仙長。歷史上鬼谷子是個神祕人物生卒年與師從何處均是未知,而其思想大多又與老子不謀而合。

據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今河南登封縣內的歸谷山)而得,因“歸谷”亦習稱為“鬼谷”,故得其名。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相傳韓非子,范蠡,狄青均為其弟子,他招徒弟不挑剔,是人就招,但不是每個都能學會,況且學他術的人都只是學他的一部份,而不是他的全部。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2張

 玄元十子:
  道教稱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榮趎、尹文、辛銒、崔瞿、柏矩、列禦寇、士成綺、莊周十人為玄元十子。

尹喜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又稱文始真人,或稱“關尹”。甘肅天水人,周敬王(?-前477年)之大夫,他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敬王二十三年,眼見天下將亂,他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

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時見東方有紫氣西邁,知有聖人將至。不久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函谷關,迎入官舍,北面師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並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於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終。之後,尹喜乃棄絕人事,按老子所授經法。精修至道,三年後,悉臻其妙。乃著《關尹子》九篇,發揮道德二經。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3張

庚桑楚:
  亢倉子,是道教祖師,被尊為洞靈真人,乃老子的弟子,為亢桑子,又名亢倉子、庚桑子,四大真人之一。又傳說為《莊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陳國人。得老子之道,能以耳視目聽。隱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為《亢倉子》(《洞靈真經》)一書作者。《亢倉子》(《洞靈真經》)一書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義則難窺其義。

《亢倉子》主要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道家“道”的學說。唐天寶中尊為道教四子真經之一。原本三卷,合為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參校本:《四部叢刊》三編影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簡稱宋刊本)。《道藏》收錄有晉太學博士何璨《洞靈真經注》。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4張

南榮趎:
  南榮趎,姓南榮,名憨,又作南榮疇、南榮儔、南榮壽、南榮幬,庚桑楚弟子。灌縣人(今四川都江郾)。著名春秋末期賢士。後向老子求教。在《莊子·雜篇·庚桑楚》裡,莊子講述了一個有關南榮趎的寓意深刻的故事。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5張

尹文:
  尹文(約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稱“尹文子”。齊國人。中國戰國時代著名的哲學家。與宋鈃齊名,屬稷下道家學派。他們的思想特徵以道家為主,兼儒墨合於自家道法,廣收並納各派學說,這正是稷下黃老學風。是戰國時代的宋尹學派的前驅。尹文於齊宣王時居住在稷下,為稷下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與宋鈃、彭蒙、田駢同時,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並且同學於公孫龍。公孫龍是當時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辯,“白馬非馬”為代表性的論點,以詭辯著稱。尹文的學說,當時很受公孫龍的稱讚。

尹文的思想是戰國時代的道家學派的前驅,其學說兼儒墨.合道法,廣收並納各派學說,這正是稷下黃老學風。因其思想來源及內容與宋鈃聯絡密切,後人將其與宋鈃並稱為“宋尹學派”。宋尹學派主張以“寬”、“恕”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總原則,“設不鬥爭,取不隨仇”,“見侮不辱,救民之鬥”。他們主張在國與國之間“禁攻寢兵,救世之戰”,禁止攻伐,息止兵事,反對諸侯間的兼併戰爭。

據《孟子》記載,秦楚構兵,即宋鈃曾要往秦楚二國“說而罷之”。他們“救民之鬥”、“救世之戰”的目的,是“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為了達到利天下的目的,在內心修養方面,他們提倡“以情慾寡淺為內”,認為人類的本性就是欲寡而不欲多,“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五升之飯足矣”。因此,荀子批評他們是“有見於少,無見於多”。又說“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即只知人慾寡,不知滿足人的合理欲求。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6張

辛銒:
  文子,姓辛氏,號計然。漢族,渦陽人,生卒年不詳,是道家祖師,與孔子同時,是《文子》(《通玄真經》)一書作者,文子思想尚陽。常遊於海澤,越大夫范蠡尊之為師,授范蠡七計。範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

道家類著錄《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條文下注明:“老子弟子,與孔子同時。”范蠡師事於計然,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廣為流傳的,從先秦兩漢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證明。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相關史料,當屬《太平御覽》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論》中的一段話:“計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晉國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嘗南遊越,范蠡師事之。”《史記·貨殖列傳》載:“昔者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劉宋裴稟《史記集解》引徐廣曰:“計然者,范蠡之師也,名研,故諺曰‘研、桑心稴’。”裴稟又引《範子》所載以為佐證:“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晉國亡公子也。嘗南遊于越,范蠡師事之。”

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傳曰:“姓辛,……號曰計然。范蠡師事之。本受業於老子。”文子學道早通,遊學於楚。楚平王孫白公勝曾向他詢問“微言”。後又遊學到齊國,彭蒙、田駢、慎到、環淵等皆師事之,三晉之地的文子學派和齊國的黃老學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學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文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7張

柏矩:
  《莊子》作柏榘。柏榘學於老聃,曰:“請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於齊。”至齊,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之。曰‘莫為盜,莫為殺人’。

榮辱立然後睹所病,貨財聚然後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伕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乎?”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8張

列禦寇:
  列子,漢族,本名列禦寇(“列子”是世人對他的尊稱),中國東周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先秦道家創始於老子,發展於列子,而大成於莊子。列子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呂氏春秋》與《屍子》皆載“列子貴虛”,但依《天瑞》,列子自認“虛者無貴”。徹底的虛,必定有無(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別,也就無所謂輕重貴賤等等概念。

現在流傳的《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禍,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蒐羅整理加以補全。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其餘篇章均已失傳。

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都選自此書,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後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的道家學派重要傳承人物。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9張

崔瞿:
  曾向老子問道。《莊子》: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彊。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府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投三苗於三峗,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於是乎釿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

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意,甚矣哉!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椄<木習>也,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10張

士成琦:
  士成綺見老子而問曰:“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觀子,非聖人也。鼠壤而餘蔬,而棄妹之者,不仁也,生熟不盡於前,而積斂無崖。”老子漠然不應。

士成綺明日復見,曰:“昔者吾有刺於子,今吾心正卻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苟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恆服,吾非以服有服。”士成綺雁行避影,履行遂進而問,“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衝然,而顙頯然,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動而持,發也機,察而審,知巧而?於泰,凡以為不信。邊竟有人焉,其名為竊。”

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徒弟排名 第11張

莊周: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