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梵文的歷史發展情況,梵文是什麼語言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語言,每一種語言不僅代表了一個地區民族的文化,而且還是這個民族文化的載體,大家也知道梵文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種語言,你知道梵文在歷史的發展中是怎樣的呢?本期佛教文化為你揭祕。

梵文是什麼語言,梵文的歷史發展情況

最具代表性的梵文字母有三種,悉曇體、蘭札體、及最為流行最為世人所知的天城體,天城體字母因為有悠久拼寫梵文的歷史且在當今印度其使用範圍有持續擴張之勢,所以被當代世界人民稱為梵文字母。天城體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國際公認書寫梵文的標準字母。根據文獻記載,梵文字母是由創造宇宙之神“大梵天”所創。

梵天,即中國人俗稱的“四面佛”,或稱“大梵天王”一說辯才天創造天城文字母。梵文字母中的每個字母代表了一種力量源泉,在印度人們修煉“瑜珈”的時候也常常冥想著梵文字母,中國梵文專家“錢文忠”更用梵文抄寫“心經”。

唸佛教“真言”的時候要求發音正確,因為梵文單詞拼寫和讀音絕對規則,用梵文字母拼寫的真言,既能做到即說即所寫,又能保持真言的純正的梵文語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寫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選擇,印度文字歷史,梵天制定的書寫格式是,自左向右,橫向書寫,詞與詞之間不留空格,一句話從頭到尾連續不斷的拼寫。

所以古代書寫梵文及抄寫印度神聖的《吠陀》等文獻的時候,詞與詞之間是沒有空格隔開的,直到近代,正統的“梵文”和“印地文”詞與詞之間也是沒有空格隔開的,自從現代西方書寫格式傳入印度後,印度開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詞與詞之間才用空格隔開,這破壞了梵天所制定的書寫格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梵文字母的法力。

唐朝初期稱梵文字母為悉曇,稱梵語的文法及語義等為梵文或梵語,後來泛稱梵字,甚至於與其相關的學問皆為悉曇。這種習稱在宋朝以後逐漸不用了。在宋朝幾乎都只用梵字一詞,也因後來從印度傳入的天城體與悉曇有相當差異,因此稱新來自印度的文字為“梵字”或“天竺字”,而在原來唐朝使用的文字仍稱為悉曇。在此所引述“悉曇”部分,是指【大正藏】中所彙集的古文體。以上略為簡介悉曇名相由來與流傳時代因緣。

據清田寂雲《悉曇學入門》所述,“梵”有如次的解釋:(一)梵指梵天(Brahman)。在印度,梵天、毗紐天、溼婆天特受崇信。梵天為創造萬物之神、毗紐天為維持之神、溼婆天為破壞神。印度人認為文字及語言皆梵天所創。(二)梵指婆羅門(Brahmana)。

婆羅門既是宗教者,也是學者,其權威凌駕於王侯之上,是印度的代表者,因此,印度也稱為“婆羅門之國”。婆羅門的訛音為“梵”,故梵國的文字、語言稱為梵字、梵語。此二說中,清田先生特別強調第二說,亦即:“梵”指印度的語言。又,從歷史來看又是如何呢?

首先,在古代印度的文字中,有所謂的象形文字,但這種文字迄今尚未被解讀出,因此,它與梵字悉曇的關係不明之處仍多。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出現於印度的文字,是在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的時代。此時所出現的文字有佉盧蝨底(Kharosthi)及梵書(Brahmi)二種系統。第一種的佉盧蝨底文字,使用於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三世紀間,是一由右向左橫寫的表音文字。但是這種文字後來不再傳承。

第二種的梵書,也稱為梵天之書,是印度諸國所有文字的根源,據傳由西方腓尼基及阿拉姆輸入,是由左向右橫寫的表音文字。以梵書所寫的最古資料,是阿育王法敕文,簡稱阿育王文字,或依其王朝名而稱為孔雀王朝體(Maurya-type)。以此梵書為基本,衍生許多種文字。又,梵書及佉盧蝨底,在大乘經典【普曜經】中也有銘記,故就歷史而言,梵字之來源,可求之於梵書中。

TAG標籤:梵文 語言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