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蘭陵褚氏發展狀況,褚氏歷史發展

  講述蘭陵褚氏歷史發展狀況。《百家姓》由來已久,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其中排名11的褚姓,以官名為氏。褚姓還有另一種比較簡單的說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為姓。據《姓氏尋源》載,古代有一個叫褚的地方,當地居民就以褚為姓。
褚氏歷史發展:蘭陵褚氏發展狀況
  自唐滅亡(907年)後,中國出現了五代十國大分裂。960年春,後周大將趙匡胤於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政權,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後,居住在北方的夏、遼、金非漢族民族長期南侵,北宋被迫於1127年遷都臨安,史稱南宋。北方的成吉思漢的子孫也相繼建立起了元朝。在此期間,褚姓中也出現了褚理、褚籍、褚一正、褚伯彥、褚承亮、褚彥逢、褚庭堅、褚不華、褚伴哥、褚志通、褚錫、褚奐、褚天佑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但因能見到的歷史資料極少,也不繫統,所以,此間褚氏世系、事蹟難以詳述。

  1230年前後,即南宋中後期,在山東嶧縣西(今棗莊市薛城區南常鄉)有位褚五公,名諱、職位不詳,很可能是前漢樑相褚大在嶧縣時繁衍的後裔。正是這位褚五公後裔的掘起和顯赫,才把褚姓推向了極致,成為嶧縣地區望族。嶧縣舊諺雲:崔宋黃梁賈都堂,南常褚、郗山殷,牛山孫、鮑王二家聖人親,褚姓已早被列為嶧縣世家之一。褚氏久居嶧縣,因嶧縣在漢朝時隸屬於蘭陵郡,那時的蘭陵郡轄魯南蘇北較大地區,褚五公的後裔繁衍遷徙生息在這一地區,後人故稱為“蘭陵褚氏”。

  褚五公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不然他的“褚五公”名字怎麼會多處留在宋、元時期的碑碣上呢。褚五公第四世孫叫褚顯忠,居南常,他是元末明初人,於明初時任執金吾。金是指兵器軍械,吾意為禁,金吾的職責就是保衛宮廷和管理軍械武器,執金吾明初無此職,而設金吾衛,屬京衛親軍編制,這裡“執金吾”可能是執掌領導金吾的意思。後來褚顯忠以軍功封羽林指揮使,按明初官制,保衛皇帝聖駕的親軍是羽林軍,羽林軍設羽林左衛,羽林右衛,羽林衛設指揮使,羽林指揮使為正三品官。褚顯忠有同輩兄弟褚顯孝、顯仁、顯義、顯名、顯揚,其事蹟不詳。

  褚五公第七世孫有褚長清、長治、長春、長安、長和、長泰、長茂、長明諸人,其事蹟無考。唯褚長清一支後裔世系、事蹟詳載於《蘭陵褚氏家乘》中(乘,音勝,sheng東周晉國的國史稱乘)。褚長清生有二子,長子褚鸞,其後流寓於外者居多,次子褚鳳。褚鳳是位很有才德的人,生子二人,長子褚紀,次子褚義。褚義的後裔非常繁盛,現今棗莊地區褚姓人大多為褚義後代。褚義生子四人:褚瑤、褚佩、褚玳、褚瑁。其中以三子褚玳最賢。

  褚玳,字南泉,褚五公第十世孫,居南常,明中後期(約1520年後)人,享年73歲。玳公是位遠見卓識、情操高雅、志向遠大、德行端莊的人,他以范文正公等君子人物為榜樣,在南常設定義倉,賑濟貧困,開設免費學校,讓褚姓諸弟子入學讀書,在大石頭上刻上家訓,讓子孫熟記,力行實踐,為培育後人嘔心瀝血。《嶧縣誌》稱他“多隱德”。玳公生子二人:“長子化鰲,為名諸生,次子化鯤,官省祭。厥後為侍御者一,為尚書郎者二,為舍人者一,出為郡國吏者二,簪纓(官帽,頂帶花翎)相望,宦業(為官政績)表表,兩代間食報蓋至厚雲。”(《嶧縣誌》)。

  褚化鰲,字應祥,號雲衢,誕辰、享年不詳,卒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鰲公弱冠補為縣學庠生,以品學兼優著稱。篤行孝道,仗義疏財,母親病時,早晚殺侍湯藥,願以身代,母親病故居喪期間,拒絕飲食,連水漿都不入口,哀慼刀分,以致兩鬢黑髮變白髮。與弟化鯤分家時,好家產儘讓予弟弟,自己留下價值千金的債約。此後笑說道:古有孟嘗君,我為什麼不能效仿馮歡也來一個“焚券市義”呢?於是將其收貸契據全部當眾燒掉,真的成了馮歡第二,人們稱頌。鰲公生三子三女,長子德培,次子德堪,三子德坦,孫子十一人,元孫三十八人,玄孫八十人。皆人才輩出,居官者多人,以其長子德培最顯,為柱史官,因此明朝崇禎皇帝下聖旨表封鰲公,聖旨說他“清標絕塵,篤行範俗,天倫矢樂,尤逾菜舞。自甘長詠,敦行仗義,惠灑涸鱗,坦衷雌守,啟瑞蘭階,課子雄飛,”敕命贈為迪功郎、行人司行人,夫人曹氏誥贈孺人。崇禎六年(1633年)十一月十三日聖旨再贈鰲公為文林郎、陝西道監察御史封號。

  褚化鯤,字應禎,號雲程,明中後期人,玳公次子,居南常。任省祭官。聖旨稱讚他:“道在裎躬愛被絲綸之重,志存作室式巨集堂構之遺。”鯤公生子三人,長子德增,次子德壎,三子德環。孫八人,曾孫十人,玄孫三十一人。鯤公次子德壎最貴,為刑部官。因子貴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二十一日敕封鯤公為奉政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員外郎加郎中,夫人高氏誥贈為宜人。

  褚德培,字集禧,號嵩華,別號元在,生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培公生而穎慧,酷愛讀書,維文維武,十歲時即能操觚為文,當時嶧縣縣令解經邦一見面,甚感驚異,稱讚道:“此大器也!日後必為國家棟梁之材。”二十歲時為博士弟子,名聲傳遍齊魯。萬曆乙卯科(1615年)參加鄉試,以卷試題《選舉策》、《史諡策》、《宦官策》、《惟大人為能格君論》展示了個人才華,文體流暢,奪魁得中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晉京參加殿試,試題《聖學策》、《任人策》、《理財策》、《戰守策》、《正人君子所甚願論》及《廷試策》,從各個方面論述了治國方略,表達了個人獨到的見解和治國報復,文體嚴謹,立論正確,從而進士及第。

  培公進士及第,初授官徵仕郎、行人司行人。其職責是捧節奉使之事,凡頒行詔敕、冊封宗室、撫諭諸蕃、徵聘賢才、賞賜慰問、賑濟軍旅、祭祀鹹斂等差事,則由行人司行人持節傳旨,傳送各府。有一次培公奉旨出使劍南(今湖北利川縣),適逢後金(清)太宗皇太極率兵入關,圍困北京,崇禎帝急詔命培公回京救駕,解北京之圍。培公將幼子寄養在白溝村一農家,親率鄉勇駕車北上,抵京後培公自己駕單車冒死衝到城下,縋城而入,裡迎外合,擊退了清兵,解了北京之危。

  接著,培公升任都察院監察御史,專司糾劾百官,辨明冤枉、整頓風紀、提督各道之職。培公正色山立,執法嚴明,每每巡視京城,不論勳貴,犯法者必嚴懲不殆。他經常上疏奏本,皆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時有大司農官庇奸瀆職,培公接連四次上疏予以彈劾,結果被查辦。因此培公聲震朝端,朝廷讚譽,百官敬畏。
TAG標籤:蘭陵 歷史 褚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