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老實唸佛,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

印光大師,被教界尊為佛教淨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他參南北叢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閉關閱藏數十載,深入唸佛三昧,通宗通教而專修淨土唸佛法門。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佛學入門,看看印光大師的名言,以此看清自己,激勵自己。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1、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2、親近有德之人,遠離荒唐之輩。

3、人以善感,天以福應。

4、來去任業,鎮定由己。

5、施為福本,天道好還。

6、道在人弘,倡必有和。

7、盡倫學儒,儘性學佛。

8、人格若失,即是偷生。

9、淨業若成,禪宗自得。

10、以戒執身,不行非禮。以定攝心,不起妄念。以慧斷惑,明見本性。

11、人為我慮,甚深且摯,我為人慮,亦深且摯也。

12、厭之之心愈切,則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則證之之益愈大。

13、持五戒而護持三寶,巨集淨土而普勸往生,為契理契機之第一要義。

14、詳審吾言,深體吾心,雖未見面,當為見心。

15、貪瞋痴之煩惑,乃一切眾生之大怨家。

16、功德由心願而廣大,果報由心願而速獲。

17、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了大事,舍淨土法,不得實益。

18、執持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抱著慚愧二字,以為入聖階梯。

19、娑婆,生死險道也。極樂,常住家鄉也。

20、善得益者,無往而非益,甘受損者,無往而非損。

21、一法既立,百弊潛生。不謹於始,決難令終。

22、因果,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導,亦儒、佛二教證道之綱宗。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2張

23、世人每每於所作功德作矜誇氣。於所作罪過作寬恕氣。

24、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25、人情如水,禮法如堤,去禮法之堤,能不人慾橫流乎?人慾既橫流,禮法務力去,故感大水遍發,幾多人民被淹而死。

26、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愈學問廣博愈覺不足,則後來成就難可測量。

27、從前種種猶如昨日死,從後種種猶如今日生。

28、真龍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泥龍縱泡之水中,也不免喪身之禍。

29、世間之險,險之小者。若不生西方,則將來輪迴之險,當有甚於此時之險百千萬也。

30、天定者勝人,人定者勝天。

31、知因果,則作事循天理,出言順人心,則自私自利之心漸漸消滅也。

32、人各有志,拂人之意以敬人,何若已之。

33、家庭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論,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論。

34、涉世宜含厚,立身宜嚴肅。毫釐一差,天淵懸隔。

35、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人之心度己之心。

36、以聖賢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薩自利利他之事。

37、日以爭吵、嫉妒、交相謗黷為事。則心地日暗,福壽日促。

38、家庭教育,為治安之本。因果報應,為制心之法。

39、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為人之本。

40、倫常有虧,三業多愆。

41、菩薩能滿人願,人亦要能慰菩薩心。

42、以凡情而測聖智,即醍醐而成砒霜。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3張
     

43、隨緣度日,得過且過;預先發愁,有損無益。   

44、莫念食肉,食了須還。還的時候,真個可憐。

45、心者,一身之主,萬法之宗。順之則速成菩提,逆之則永沈生死。

46、心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湧,因佛號以停滯。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47、春蘭秋菊,各擅其美;盡忠行孝,俱振綱常。

48、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49、憶佛唸佛,實得道之捷徑。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50、專持佛號,預待臨終。

51、提永明之正令,遵蓮池之遺規,使自他同出生死,幽顯共生西方。

52、舉凡六根所對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何一非闡揚淨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何一非提醒當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

53、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54、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55、大覺法王,度生妙道,敬則獲福,慢則致禍。

56、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不可互非,亦不可專主一法。唯求其適宜,則有大利而無少弊矣。

57、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沈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無增減。其所以升沈迥異,苦樂懸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別耳。

58、闡揚佛法,大非易事。唯談理性,則中下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士每厭聞薰。然因果心性,離之則兩傷,合之則雙美。

59、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須深謀遠慮,隨機說法。佛制故不可不遵,而因時制宜之道,亦不可不亟亟研求,以預防乎世變時遷,庶不至顛覆而不能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

60、人之相交,唯貴各盡其分量而已。

61、祛彼在家我慢邪見之凡情,振興劣僧無慚無愧之鄙念。

62、師嚴而道尊。

63、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比於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

64、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4張

65、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順受。

66、唸佛一法,乃至簡至易、至廣至大之法。

67、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

68、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君言仁,遇臣言忠,夫唱夫隨,兄友弟恭。

69、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業,仍沈惡道。

70、過起於不知,福消於不覺。

71、以言謗者其罪小,以身謗者其罪大。

72、出言則高於九天之上,行事則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為佛怨。

73、刀以磨利,金以煉純,蓮因淤泥滋培,方得清靜光潔。

74、三業四儀(四儀即行住坐臥),常持顏淵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四勿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三省指: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75、無義之財,害甚毒蛇。

76、與人方便,究竟總歸自己前程。

77、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賓士。

78、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稂莠則不能得嘉穀,種荊棘勿望收稻粱。

79、即災秧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

80、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儘性。

81、外盡人倫,內消情慮。

82、作善降祥,不善降殃,聖言原自無爽。富貴貧賤,壽夭窮通,天命未曾有偏。

83、境緣之來,若鏡現像。智者但修鏡外之容,愚人徒憎鏡內之影。

84、逆來順受,方為樂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5張

85、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畏懼,人命無常,速如電光,大限到來,各不相顧。

86、庸醫未能診脈,即效刮骨。弱羽尚難棲枝,即欲奮飛,其不自他俱殞軀命者鮮矣。

87、願離娑婆,如囚之慾出牢獄,絕無繫戀之心。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

88、上智知空而進德,下愚知空而廢善。

89、以螢光而較日,多見其不知量也。

90、佛道非深不高,非淺不大。能深能淺,始名常住。

91、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

92、把手牽他行不得,直須自肯始相應。

93、今之稍有行持者,動言見種種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聖境界現,雖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當必大有心行轉變之徵。若仍然照舊,則非聖境,乃魔境也。

94、感應之道,如撞鐘然,叩之大者則大鳴,叩之小者則小鳴。世每有小感而大應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

95、心繫觀音,自蒙觀音護佑。以菩薩之心,與眾生之心息息相通。但以眾生迷背,自形隔礙,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非菩薩有所偏私也。

96、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福臻於不知,而關煞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

97、世之素食者多強健,肉食者多疾病。以肉食濁惡,易生欲心。素食清淨,欲心輕微。愚人不明理,以肉食養人,系欲自他來生後世皆變動物耳。可不哀哉!

98、道在人心,如水在地,雖高原平地,了不見水,苟穴土而求之,無不得者。水喻吾心固有之明德,土喻吾心幻現之物慾。

99、食為民天,何敢暴殄?人若拋撒五穀,必定來生無飯吃,今生亦有即得飢餓之報者。人若蹧踐字紙,必定來生無目及愚痴無知。既造惡因,惡果自相隨而來。

100、居官乃行道、救世、教民,其關係甚大。今人多以官勢斂財造罪,殊可嘆恨。人有實德,天有奇報。彼剝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孫富貴者,率皆滅門絕戶,而其神識,當永墮惡道,無有出期,可哀也已。

101、人能自以為困,常存畏懼,與不若人之心,則便不起與人相訟之念矣。故放翁以困、畏、不若人為哲也。

102、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簷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

103、世間人為兒女計,多多皆在家財上計,不在人品上計。須知富貴家子弟多敗類,少有成器者,皆因有家業可恃。卒至可恃者不足恃,而自己之德之才,由其有可恃者,皆不成就。至可恃者不能恃,則不為庸人與寒賤,何可得乎?

104、病由身生,身由業生,當痛加懺悔,以消宿業。又須力戒房事,以免復增。無論何病,不戒房事,決難即愈。以房事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6張

105、孝之一字局於事親,通而論之,凡於理於心,能不違悖,均名為孝。否則,均為不孝。學者必須通局兼修,方可名為盡孝。

106、吃飯不可過度,再好的飯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養人。吃十幾程,臟腑必傷。常如此吃,必定短壽。

107、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乃做人之規矩準繩。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便是衣冠禽獸矣。

108、女人之罪,在於不孝父母公婆,不敬丈夫,不以厚道待僕使,不以善道教兒女,及不時洗濯,致有衝犯。

109、世之有錢者,不肯愍念災黎,徒守錢財,以供子孫之浪費,是所謂棄功德而收罪過。,其人來生,或恐遇災,並不逢人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

110、吾人一舉一動各守本分,人自不會特意誹毀。若稍帶矜誇僭越氣分,則不但吹毛求疵者鹹起攻訐,即厚德君子亦當以此而藐視之。

111、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112、說話悉任己見,不以實事實理為準。必須極力對治之,此習不除,一舉一動皆可折福而招禍。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113、厚則載福,薄則無福可得。每每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絕無涵蓄。其人非轗軻終身,必少年夭折。若再加以險、奸、巧,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澤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114、大丈夫生於世間,若不識大體,徒知飲食男女之嗜慾,聲色貨利之貪求,與諸異類,有何分別?忍令可以為堯舜,可以作佛之資,作長劫輪迴於六道,備受眾苦之據,可不哀哉?

115、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惻隱,自利利他,故名為人;人者,忍也。忍勞忍苦,擔當柱地撐天之事,故名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所歉缺,故名為人;人者,盡也。盡儒教倫常之道以敦倫,盡佛教心性之道以證心,故名為人。人之義,大矣哉。

116、凡做大事的人,於小事決不肯輕忽。凡輕忽小事的人,決定不能擔任大事。何以知之?良由根本未立,何由枝節暢茂發達乎哉?

117、肉乃穢濁之物,食之則血濁而神昏,發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潔之品,食之則氣清而智朗,長健而難老,以富有滋補之力。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絕少傳染。

118、家庭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論,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論。

119、人生世間,禍福互相倚伏,唯視當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艱難,皆為解脫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貴榮華,悉是墮落之因。

120、人生一切事都可以為偽,惟臨死及死後所現之相不能偽為。終前潔淨,終後仍潔淨,此實身心清淨之表示。有業力者,此時不但不能潔淨,尚有自食其糞者,乃表示墮落之相。

121、待客以素,是名大敬。以殺生敬客,殊失敬意。而世俗習慣,反以為敬,大可哀憐。

122、欲報親恩,吃素唸佛,是可謂孝得其所。世人每每所行之孝,皆是為親加罪過。生則殺生以養,死則殺生以祭,及待吊者,只顧悅人之耳目口腹,不計累親負罪於九泉,可不哀哉?

123、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此處家庭之妙訣也。我以謙往,彼必以和來。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關緊要之小事校量而起。能放下人我,自可不和而和矣。

124、光自出家以來,發願不住持寺廟,不剃度徒弟,不入各社會。不向人開化緣口。有人送光之錢,不是用於印書,即用於賑急,不令由他人之錢長自己之業。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7張

125、世出世間,無一不是以身為本者。自不實行而教人行者。若非上智者,必腹誹背飢,反令造大口業。欲真利人,當事事盡己之分,則日用行為,皆含化人之機。久而久之,人自見信而依從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126、僧名福田,普利四生九有。齋能助道,均資三乘六和。由福田故,供之則近除饑饉之因,遠獲應供之果。由助道故,受之則堪修六度之行,用彰三德之身。經所云於食等者,於法亦等。財法二施,等無差別者,此之謂也。

127、富貴之人,每多瞋恚。以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違忤,即生瞋恕。輕則惡言橫加,重則鞭仗直撲。唯取自己快意,不顧他人傷心。又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躁,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

128、雲之為物,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幻生幻滅,了無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潤大地。俾有情無情,各得其所。

129、惡業重者,動輒得咎,善根深者,無往不吉,亦自然而然,非有所安排者,而實似有安排者。世人慾得吉慶,不知培德,如滅燭以求明,北轅而適越,徒勞苦心,有損無益。

130、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畢現醜相,無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懼,勉為良善也。

131、鴟守腐鼠,鳳凰決不能令其勿食也。

132、人心若轉,天災自息。

133、迷昧之流,聞晨鐘而夢醒;貪惡之輩,見因果而心驚。

134、死生眾生之大事;因果,教化之大權。

135、金木泥彩所造之佛,以真佛敬之,即可成佛;以金木泥彩視之,則亦金木泥彩而已。然褻金木泥彩,則無罪愆;若褻金木泥彩之佛像,則罪過彌天矣!

136、道人者,直心直行也。

137、以道相交,直道而行。

138、安居己家,即俗修真。上可感發上人,發生淨信;下可率其妻子,同沾佛恩。

139、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耳聞者之驚懼,遠不如身歷者之痛切也。

140、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淨信。

141、不生西方,欲不墮惡道,則一生不墮者或有之,二生不墮者便少也!

142、讀方而不服藥,決無愈病之望。依方服藥,自可病癒身安。

143、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良母矣。有賢妻良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144、菩薩隨俗利生,並不另起爐灶;對病發藥,令彼各各就路還家而已。

印光大師名言:本自佛心,老實唸佛 第8張

145、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得受烹煉,則烹煉之大冶洪爐,反為毒器,為苦具,是在各人自得是益耳。

146、天下事皆有因緣。其事之成與否,皆其因緣所使。雖有令成令壞之人,其實際之權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現緣也。明乎此,則樂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矣。

147、身為人子,義當從親,俗為人徒,猶當從師。

148、不可居師位而自高,不可受錢財而自益,在家為一家演說,對眾為大眾詳陳。則人皆仰其德而信從其言。

149、舍西方捷徑,九界眾生,上何以圓成佛道。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150、淨土一法,實上聖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條捷徑。諸佛諸祖,普度眾生之一隻慈航。

151、因果一法,標本統治。初機依之,可以改惡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斷惑證真。乃徹上徹下,從博地凡夫,以至圓滿佛果,皆不能離者。

15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利利他,視人猶己。同歸無我之域,共享大同之風。

153、佛畢竟是有,因汝凡情未滌,決不能見。自己亦是有,因汝五蘊未空,亦不能離色、受、想、行、識,的的指出也。

154、光陰短促,人命幾何,一氣不來,便屬後世。未證道人,從悟入迷者,萬有十千,從悟增悟者,億無一、二。忍令無上法器之坯,經再之生雨,而復為塵土乎哉?

155、大丈夫能令文章蓋天下,功業宣宇宙。而不能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著於外而遺其內,著於有為之末,而遺其無之之本也。

156、生佛本無二。其不同者,乃迷悟順逆於體之相用耳。生迷逆於體,佛悟順於體。迷逆悟順之相與用,則天地懸殊也。

157、不暴己過,終難消業,儻陳宿愆,尚堪利人。

158、常閱戒淫、因果報應之書,遠離狂蕩匪鄙之友,則內志正而外誘絕。

159、欲制於理,欲無由以發矣。苟不戰兢乾惕。則唯見其資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

160、因果一法,無機不被,無法不攝。深者見深,自可斷惑證真;淺者見淺,亦堪消災增福。

161、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162、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不必注重實際的利益。

163、積陰德以轉天心,持佛名以益自他。

164、三界無非旅邸,六道均是窮人。

165、試思從古至今,凡殘忍饕餮者,家門多絕。仁愛慈濟者,子孫必昌。始作俑者,孔子斷其無後;恣食肉者,如來記其必償。

166、玉雖出於昆岡,必玉隱而石露。若不鑽鑿,則止見其石,不見其玉。以不見玉,遂欲措以烈火,則因惡頑石而盡焚美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