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佛教中的法器——錫杖的使用方法與用途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至今的歷史以及發展都是無法言喻的。隨著時代的變化,佛教也有了很多的改變,例如佛教中的比丘十八物也並不常見了。其中的錫杖更是如今不多見的一種法器。

那麼,本期佛學入門一起了解錫杖的使用方法與用途。

佛教中的法器——錫杖的使用方法與用途

錫杖,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屬比丘十八物之一。梵名音譯作吃棄羅、吃吉羅、隙棄羅;又稱有聲杖、聲杖、禪杖、鳴杖、智杖、德杖、金錫、杖。可彰顯聖德之意,亦為“智杖”。亦為行功德之本,亦為“德杖”。

此皆中聖人、賢士之表徵,為趣向道法之標幟。錫杖:僧人攜帶的道具,比丘乞食時,只能用此杖擊地出聲,請人出來,故又名聲杖。此杖原有三個目的:

1、古代比丘去村鎮託缽乞食時,振動錫杖用來警覺施主或預防牛犬。佛陀規定:比丘到他人家乞食,不能默然,不能做怪聲,不能打門,應該搖動錫杖,使其發聲以示警覺。這是佛陀允許比丘製作錫杖的最初本意。

2、佛教寺院大多建在深山密林之中,常有蛇、毒蟲等出沒;而且僧人為修行傳法,要雲遊四方,經常會在路上遇到毒蛇、蛆、蜈蚣、百足等爬行動物,它們毫無離開之意,甚至有比丘被其咬傷,眾比丘為其所苦又不能違反殺生戒,甚是煩惱。佛陀得知,便讓比丘振錫發聲,把毒蟲驅趕開。

3、作為護法增威的法器,錫杖還是許多佛菩薩的手中持物。如千手觀音四十手中,有一隻手為錫杖手,表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八臂不空羂護一切眾生;八臂不空羂索菩薩、地藏菩薩也是手持錫杖。

除了生活中所需,錫杖也有深刻有意義。在《佛說得道梯磴錫杖經》中說:“佛告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迦葉白佛:‘何名錫杖?’佛言:‘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佛教中的法器——錫杖的使用方法與用途 第2張

而依錫杖的不同形狀,也象徵不同的意義。同經中說:錫杖有三錞,代表憶念三塗苦惱,則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災,則除貪、嗔、痴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則是斷除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之輪迴。

或表苦、集、滅道四諦。十二環者,表十二因緣,通達無礙,三重四股,以念如來七覺意法,通錞鑽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葉如來所制立也,令諸眾生記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以立其義。

此杖頭部用錫,中部用木,下部用牙或角製成。僧人持杖往外雲遊時叫做‘飛錫’,住下某處叫做‘留錫’或‘掛錫’,外出佈教時叫做‘巡錫’。佛教舉行宗教儀式時,有時也用短錫杖,一面揮動此杖,一面口唱梵唄。在錫杖上以後又加添各種裝飾,變得更莊嚴了。

錫杖是一種佛門僧侶的用具,出於梵語“吃棄羅”,意為鳴杖、聲杖。錫杖以木為竿身,高與肩齊,竿頂上安有鐵卷,上面安有銅環,搖動時錫錫作聲,故名錫杖。主要用於僧人行路、乞食或驅蟲等,同時也有象徵意義:彰顯聖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名德杖。不得以杖指人,不能在地上畫字,不得橫置肩上。

錫杖出現於東晉,正是玄學盛行之時,塵尾、羽扇王者的權杖都是身份的標誌,錫杖亦然。佛言:“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定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三千威儀經》說:“持杖不得入眾(‘眾’者,僧圍也)、日中後不得復持擔於肩上、見佛像不得使錫作聲、不得以杖指人、不得用杖於地面寫字”。又《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說:“不得以不淨手捉杖。若入僧房,須脫除杖鐏。且不得觸地。

若持杖入白衣舍,須將杖鐏在後,若因事入白衣家,或為受午食,須於門首搖錫三下。若無人應,再搖五下。又無人應,更搖七下。終無人應,則應往別家”。

【結束語】錫杖雖然在最初的目的上並沒有作過多考慮,不過發展至今錫杖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地位的代表,功名的代表,也可以讓一些年邁的長者走路更加輕鬆,這也是比較實際的用處。

TAG標籤:錫杖 佛教 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