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的原因

我國的大年三十的時候人們就已經說過年了,而在大年三十人們吃年夜飯的時候一定會吃的就是餃子,那麼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的原因是什麼呢?除夕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呢?就讓我們的老黃曆和大家一起共同瞭解和分析吧!

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的原因 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

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的原因
  1、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2、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3、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4、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

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的原因 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 第2張

除夕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
  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七年級,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線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