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有怎樣的說明,清明節的來歷的故事簡短30字

每每說到清明節的時候,就會想到小時候學過的一首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印象中都是去祭拜已經逝去的人的時候,那麼清明節的來歷具體是什麼呢?

清明節的來歷的故事簡短30字 有怎樣的說明

清明節的介紹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國曆4月5日或6日,因為它是定在24節氣中,春分後的15天,所以不是固定在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的節日,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
  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上古時代的時候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的時候,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1.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傳統習俗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這就意味著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的,最早的時候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大多數都是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成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身體的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到現在都是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的一項娛樂方式。

清明節的來歷的故事簡短30字 有怎樣的說明 第2張

2.踏青
  又叫春遊,古代的時候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都會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3.植樹
  清明的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的社會。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起源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就是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於是就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就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

TAG標籤:清明節 來歷 簡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