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嘗新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在嘗新節時,他們都以各民族獨特的方式來慶祝。雖然儀式不用,但是寓意武卻都一樣。在2016年,各少數民族的嘗新節都是在什麼時候呢?是不是同一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傳統節日中看看。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嘗新節,俗稱“吃新節”,是湘、黔、桂等省區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

各地少數民族民俗: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2張

白族:
  嘗新,白族話叫“茵果頂”。過嘗新節前幾天,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嫂、姑娘媳婦,頭戴麥秸草帽,身背竹編揹簍,到稻田裡採選早熟、豐盈的稻穗。她們下田前,還把點燃的紅線香,插在田埂上。於是,豐收在望的田野上,香菸嫋嫋飄逸,歡聲笑語盪漾。
  嘗新節這天,中老年人和少年兒童,喜歡在村裡的大青樹下,或聽人唱大本曲,或看人們打霸王鞭;男女青年喜歡到湖岸邊、田壩裡,在龍頭三絃伴奏下對唱調子;各家各戶的主婦,則在家中煮新米飯,做“八大碗”。夕陽在山,人影散亂,人們端著筵席,點著香火,先到田壩裡祭“田公地母”、“五穀神王”,再回家祭“灶王府君”、“列祖列宗”。之後,才圍坐在桌子周圍,共進晚餐。
  白族過嘗新節,沒有固定的日子。哪個村子或哪些人家哪一天過嘗新節,要由稻穗成熟的遲早來決定。
  白族過嘗新節的習俗源遠流長,明代學者謝肇淛在其《滇略·風俗》中,就寫下這樣的文字,“夏秋之交,稻向未熟,先取其稚穗,扁而晾之,致饋於親厚,謂之嘗新。”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3張

壯族:
  每年農曆七、八月間新谷成熟的時候舉行。一般是單家獨戶過,也有請鄰近親友來一起過的。嘗新這天,家家戶戶都煮大甄新米飯和豐盛菜餚。婦女們清早就到田裡割來綠稻葉供在神龕上,把準備好的飯菜水果供上,燒香、點亮油燈。一切準備好後,把狗叫到神龕前,舀一大勺新米飯,每樣菜都給一點,為了感謝它的功勞,這一天讓它先吃飽,以示犒賞。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4張

瑤族:
  六月初六是瑤族的嘗新節,節日這天,把成熟最早的苞谷、稻穀等,摘下來做成飯食先餵給狗吃,然後全家才能進食。這是因為相傳五穀是狗帶來的,據說在很久以前,瑤族先民在遷徙中,因遇風浪,船被打翻,糧食全部落入海中。正當人們為將來的生活發悉時,有人驚喜地從狗尾巴上找到了幾粒谷種,於是把它種在地裡,精心護理,秋後收穫了許多糧食,瑤族人民渡過了難關。因此為記住狗的恩德,人們自然煮成米飯先給狗吃,以示酬謝。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5張

景頗族:
  景頗族嘗新節俗稱“吃新谷”,原本是景頗族在秋收前穀物基本成熟後舉行的一種原始宗教祭典。嘗新時,各部落、村社的群眾齊集官家,當在山官或頭人家舉行的嘗新儀式結束後,群眾才正式開始嘗新。
  1980年後,一些景頗族地區又恢復了嘗新節,通常在農曆八九月間舉行。開鐮前,主人先割一些新谷,恭恭敬敬地揹回家,供在“鬼房”裡。祭品有雞蛋、酒、餈把等。請巫師祈禱“家堂鬼”和其他鬼類,保佑穀子在未收到家前免遭災害。祈禱完畢,祭品由巫師和老人分享。正餐的飯菜,先讓狗吃飽,然後家人和客人才能用餐。其緣由是:傳說谷種是狗從天上帶下來的,狗立了大功,因而人們對狗格外優待。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6張

侗族: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區把這一天作為嘗新節,有的地方擇吉日嘗新。嘗新節是侗族地區共同的節日,各地嘗新節內容大同小異。嘗新節這天,狗是上賓,新米飯煮出來,讓狗嘗過以後人才嘗。因為傳說遠古時期,洪水滔天,絕了谷種,是一條白色的神犬漂洋過海,在西王母的晒穀坪裡打了一個滾,滿身粘穀粒,在回來時身上的穀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翹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帶著幾顆穀粒。人類靠這幾粒谷種才發展到今天。為了不忘狗的功勞,因此新谷登場要請狗先嚐。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7張

阿昌族:
  於農歷八月十五過嘗新節,節日的當天要到地裡拔一篷籽結得最多的芋頭,砍一棵結雙穗的玉米,捆在一根竹棍上,擺放在屋角,然後舂新米做飯,飯熟後要先盛一碗喂狗,最後全家聚餐。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花好月圓的日子,也是彝家人傳統的嘗新節,彝語叫“切戲作璞”。此時田裡的早稻已經成熟,人們收回新谷,晒乾揚淨,用蔑囤蘿儲存起來。節日當天一定要春出新米,嘗新過節。如果遇上陰雨夭氣,就用炕展焙乾,用杵臼春出新米,保證節日吃上新米飯。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8張

彝族:
  彝家人在“嘗新節吃飯之前,先要舀一大碗米飯餵飽家裡狗,然後人們才能開始吃嘗新飯。
  彝族過節宰雞吃飯,雞卦應由族內尊長者剝食看卦,如果有遠方的客人同桌吃飯,雞頭雞卦,一定得拈在客人碗中,以示對賓客敬重。新米飯時,長者為尊,賓客至上,長者和賓客要坐在正堂中央“上八位”,先由長輩舉杯把盞,後生晚輩才能端碗拿筷,否則會被視為對尊長和賓客不敬。
  彝族過嘗新米節,要接回出嫁的姑娘,請來族內的長老,親朋好友相互邀請,殺雞宰羊,慶賀豐收,品嚐新米飯。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9張

拉祜族:
  嘗新節,是拉祜族的傳統節日,農曆七八月間舉行,節期一天。農曆七八月間是拉祜族村寨的收穫季節,誰家的穀物先熟,誰家就先舉行吃新米的活動。這天,主人家要殺豬宰雞,邀請鄉鄰、親朋來一起品嚐新米飯和豐盛的酒菜。開宴前,先點燃香蠟,盛一碗新米飯敬獻天神厄莎和祖先神靈,再給狗盛一碗新米飯,之後再給牲畜和農具獻新米飯。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10張

僳僳族:
  嘗新節-雲南德巨集僳僳族的風俗習慣,一般在農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這段時間。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喜慶節日,直譯意為新年,活動內容很豐富。德巨集僳僳族闊時節的除夕之夜,老人以酒、肉、粑粑等食品祭奠天地祖先神靈,象徵性地在火塘的三腳架、門、柱上各粘一點食物;為感謝耕牛一年的勞累和家犬的祖先給人類帶來的種子,請它們先品嚐一點年節食品。元旦整日歡歌狂舞,彈奏三絃、篾弦、笙、笛等樂器,在酒興詩情的氣氛中,男女老幼皆上場。八年級舉行打靶、打獵活動之後便可以開始新的一年的勞作。較大一些村寨,在德巨集僳僳族闊時節期間還豎立秋千,男女老幼玩耍十天半月。

2016年的少數民族嘗新節是哪天 第11張

畲族:
  到秋季水稻開鐮之時,要選一個好日子舉行“嘗新”祭祀活動,用新收穫的稻穀碾米,煮成白米飯,做成餈粑等,敬天敬地敬祖先,感謝上天的恩賜和祖先的福佑,然後延請四鄰鄉親共嘗,分享豐收的快樂。這就是畲族一年一度的“嘗新節”(也叫“食新節”)。9月23日是秋分節氣日,福安市穆雲畲族鄉溪塔畲村的鄉親選定這一天為Thisyear的嘗新節溪塔在閩東可是一個很有名氣的畲族村。
  畲族傳統,水稻開鐮必須先擇吉日。他們把頭一趟割下的稻穀碾成米,煮成白米飯,先舀三碗,點上茗香。放在竹製米篩裡,置於晾臺祭天地,而後再舀三碗。點上茗香,分別拿到左右神堂和爐灶上,供祭地方神、祖公神和灶神。祭畢,還要增加幾碗好菜好酒,請親鄰一起品嚐新飯。品嚐時,要請本家長輩先“動筷”,以示尊敬老人,祝賀老人健康長壽。嘗新米時,客人越多越好。據說“多一人嘗多一人糧”。各人飯罷,還要盛一碗米飯放在桌上。稱為“剩倉”。

TAG標籤:少數民族 嘗新 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