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盂蘭盆節為何又叫佛歡喜日,佛歡喜日和盂蘭盆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各個寺廟往往舉辦供佛齋僧、超度歷代宗親的法會,稱盂蘭盆會,吸引眾多善信積極參與。而在佛門之中,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還有個別稱叫做“佛歡喜日”,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為你介紹,盂蘭盆節為何又叫佛歡喜日。

佛歡喜日和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為何又叫佛歡喜日

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早在佛陀時代,印度就有興辦盂蘭盆會的活動。《大盆淨土經》記載,當年印度的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和茉莉夫人等,為求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都曾經依照《盂蘭盆經》造五百金盆供養佛和僧眾。

根據《佛祖統紀》的記載,梁武帝首次根據《佛說盂蘭盆經》的儀式,創設盂蘭盆會,由於梁武帝大力提倡,民間各階層人士無不效法遵行。到唐代時,民間不但重視盂蘭盆會,而且場面盛大。

在佛學裡,盂蘭盆節又叫做“佛歡喜日”,也叫做“僧自恣日”,這是有緣故的。《盂蘭盆經》記載:“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在佛陀時代,弟子都要出去託缽,印度的農曆四月雨季開始,一直到七月中旬,天氣又熱又下雨,因為溼氣重,容易產生蚊蟲。佛陀為了弟子的身心健康,也避免外出踩殺蟲類及青草新芽,就在這段時間調整僧團的生活,從農曆四月十五日一直到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比丘們不用外出託缽,集中在一個地方精進共修,由在家的居士送食物來供養,這叫做“結夏安居”。

這三個月對僧團而言,正是進修的好時機,大家專心聽佛陀所說的教法,聽完之後用心去分析,然後落實在生活中。在這段期間內,比丘們身、口、意三業合一、清淨,所以“戒行”完整;因為持戒清淨,所以心穩定,不會七上八下;心能沉靜下來、加上聞法及心得分享,再用心下功夫,就能體悟佛理,增加智慧,成就“戒定慧”三無漏學。

三個月後的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正是眾比丘結夏安居的結業日,大家提出這段期間修學的成績;而佛陀在看到大家於道業上有所增長,也十分歡喜,並讚歎大家精進修行的成果。所以,農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歡喜月,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成為“佛歡喜日”。

TAG標籤:歡喜 蘭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