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拜月娘,閩臺潮汕中秋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個皓月當空的節日夜晚,全國各地的人們吃月餅,飲茶賞月,其樂融融。而在我國閩臺及潮汕地區,中秋時節還有拜月娘的習俗,不僅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拜月娘之後人們相聚言歡,也讓鄰里之間得以加深交流聯絡,感受尋常巷陌的深情厚誼,今天的民俗節日就為你介紹這一別具韻味的中秋習俗。

閩臺潮汕中秋習俗:拜月娘

閩南(包括臺灣,潮汕)各地在中秋有拜月娘的習俗。閩南人謂拜月為拜月娘,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拜月娘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臺天台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裡的大埕祭拜。拜月娘的參與者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

當吃過晚飯後,婦女們便換上新衣,帶領孩子們安好香案,擺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時節,柚、柿、楊桃、石榴、油甘、菠蘿、林檎、芋頭等果蔬,一齊登場,人們就將這些當令物產和月餅、糕點、煎堆、油餅等奉獻給月娘。

有些人家,拜月娘時還會在桌子上點上幾根紅蠟燭,任蠟燭燒到熄滅為止。在農村,婦女常常在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藝,如用糯米飯、米飯條砌塔山,用剪紙貼柚,用帶枝葉的油甘紮成孔雀等。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們圖方便購買,只是不若從前工巧。

拜月娘結束之後,家人閒笑庭前,吃糕餅,喝工夫茶,賞月談天,心曠神怡。此時,大人們總喜歡給孩子們講述許多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過去孩子們則多自糊紙燈,賞月遊行,湊湊熱鬧,也有一番歡樂,而當代城鎮的孩子多到花紙店購買多式燈飾遊賞,也有些學校趁著佳節佈置學生自制燈景,開展競賽,是很好的工藝和美術教育。

閩臺潮汕拜月娘的中秋習俗,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潮汕一帶,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一個好夫婿,當地有首歌謠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

潮汕是個僑鄉,不少婦人的丈夫遠隔重洋,於是婦人託月寄意,更為情切,有歌謠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來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聽得寒蛩啼叫聲,悽悽慘慘得人驚,不知我君在何處,欲託明月傳心聲。”

正在上學的小孩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其讀書聰明,成績優秀。有時大人還要撮一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