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福建長樂遊神,道教色彩濃烈的傳統民俗

在福建長樂正月期間,最為熱鬧的節日就是遊神了,那麼你對於長樂遊神瞭解多少呢?本期傳統節日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道教色彩濃烈的傳統民俗:福建長樂遊神,一起來看一看吧。

道教色彩濃烈的傳統民俗:福建長樂遊神

長樂遊神是長樂鄉村正月裡舉行的一種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具有濃烈的道教色彩。“太子”身上的衣著卻不比“將軍”和“世子”的華麗,笑容可愛,布衣有數葉圍裙,還有剛圈,手上還拿個紅纓槍。

農曆正月的初四之後,便是遊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遊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華光大帝、白馬王、臨水奶和各村單獨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屬,如孩兒弟、七爺、八爺等竹製的“扎骨”神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十分熱烈。

遊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華光大帝、白馬王、臨水奶和各村單獨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屬,如孩兒弟、七爺、八爺等竹製的“扎骨”神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十分熱烈。

舊時,潭頭遊神、迎神活動的規格和盛況,可列長樂之首。潭頭枕山靠海,歷史悠久,古風淳樸。由於地理的因素,舊時潭頭人多以務農捕魚為生,靠天吃飯。每遇天時不濟,求助官府無門,唯有祈求神明的保佑,雖明知求神與事無補,不過也能得到心靈上的些許安慰,因此潭頭的神廟特多,幾乎村村都有幾座廟宇,或大或小,雖然規模不一,不過香火卻都很旺盛,就像潭頭的榕樹一樣活力無窮。時光的流轉,歷史的演變,遊神漸漸的成為了潭頭一種特別的民俗,雖經千年洗禮,卻歷久不衰,而今更是遠近聞名。

長樂遊神活動
  離福州市區30多公里的長樂市,是一個相當富裕的縣級市,金峰鎮更是它的掌上明珠,這裡華僑多、偷渡出國多、外出務工多、本地企業多,但這裡卻有著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民俗活動―-遊神。

農曆正月二十六,是正月間歷次遊神活動的高潮,所遊的主神是福州本土保護神――五福大帝中的一尊,村民們興高采烈地抬著他們的神走鄉串戶,進行一系列民俗學上叫“沿門逐疫”的象徵儀式,也有更多的人籍此儀式許個願求神靈幫忙實現夢想,儀式會從早上持續到半夜。

遊神開始之前,有血緣關係的各家通常會將供桌擺在一起,人丁興旺的家族自然供桌也多,神靈停留的時間也越長。在外國,神的護衛叫天使,在這,神的護衛是衙役模樣的小孩,這就是主角中的主角,金臉三眼的五福大帝之首。

傳說五福大帝生前是五個福州籍的落第書生,回鄉途中見到瘟神正在給水井下毒,五人來不及通知村民,便捨身投井中毒而死,以此警告鄉民。鄉民發現後感其恩德,便供為五帝。福州靠海,長樂更是閩江出海口,西風東漸時洋教也隨漁船而來,福建沿海經常見這種上帝和本地神靈相安無事的場景。抬神的只有男人,供神的多半是女人,大概是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的緣故。

通常小孩都愛跟在這些神像旁邊,接著是“將軍”,腰上有一把寶劍,走路比較有霸氣。但是神像較重,通常半個小時就要換人。再後是“世子”,等級比較高,衣著非常華麗並且有秀著龍的護肩,背上都插著大旗,走起路來大搖大擺,威風八面。最後是“八爺”,中等級最高的神像“太子”。但是“太子”身上的衣著卻不比“將軍”和“世子”的華麗,笑容可愛,布衣有數葉圍裙,還有剛圈,手上還拿個紅纓槍。

  在每一尊“八爺”前面都有一個拿著火把照路的人,火把不單單是照路,還要舞動,特別是過宴桌的時候就更要發揮本身的跳舞技術了,技術好的人會把整體帶動的非常華麗。在過邀桌的時候“八爺”還“搶宴”,就是鄰村的人會把雞蛋放在地上的筐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