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武夷楓坡拔燭橋,源於禁賭的民俗節日

每年元宵節前後,武夷山市興田鎮楓坡村就會熱鬧起來,因為此時又是當地一年一度“拔燭橋”的時候了。所謂的“拔燭橋”是當地在元宵節期間的傳統社火活動,說到它的由來還頗有正面積極的意義,是過去民間禁賭活動的產物。那麼今天的民俗節日就為你介紹,源於禁賭的武夷楓坡拔燭橋。

源於禁賭的民俗節日:武夷楓坡拔燭橋

“拔燭橋”是流傳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楓坡村的一個很獨特的民間社火活動。該活動來源於禁賭儀式,一般在元宵節期間演出,逐漸發展成為元宵節的社火內容。“拔燭橋”這一活動的由來和禁賭有關,相傳1858年(清咸豐八年),京官邱美金的父親見家鄉賭博成風,土地荒蕪,心中十分焦急,希望予以改善。

於是他心生一計,從京城傳話稱:由於賭博的瘴氣遮住了家鄉,麒麟看不見家鄉的田,保不住豐收與平安,村民務必在正月裡趕製百盞花燈、百個可插蠟燭的木架,在十四至十六日三天繞村遊行,然後把花燈堆放燃燒,將賭具投入火中焚燬,清除瘴氣,以求麒麟保佑。鄉民們遵此辦法焚燒了賭具,安心生產,來年果然風調雨順、人畜興旺。此後這個習俗流傳下來,逐漸演變成“拔燭橋”活動。

“拔燭橋”活動每年在農曆正月十四晚上開始,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長者率領“舞燈隊”舉行。舞燈隊由兩名年幼的男童提著吉祥燈在前開道,長竹竿吊串的高照燈緊隨其後。孩童,姑娘們舉著各式各樣的自扎花燈居中,上了年紀的壯年漢子,抬著花燈鼓亭,青年小夥子則扛著“燭橋”壓陣。

這支不尋常的隊伍走街串巷,每經一戶家門,主人便閤家相迎,每到拐彎處,扛燭橋的小夥子就在“呼”、“哈”的吶喊聲中,相互牽扯著飛奔而過。此時,鞭炮齊鳴,煙花焰火齊放,隊伍中的嗩吶聲,鑼鼓聲匯成一片,大地為之震動。

隊伍到達村中心鬧區後,“撥燭橋”最精彩的節目開始。隨著執事者的號令一響,長長的燭橋時而翻滾,時而左右搖晃,燃著的燭光在快節奏的動作中,展示給人們的是一條活靈靈的翻騰著的火龍。執事者又一聲號令,翻滾著的火龍剎時停住,燭橋按事先的約定迅速分成兩節──也就是上村、下村兩隊。

上村、下村兩隊中,都各聚集20多名精悍的小夥子,他們將燭橋從路上往各自的田裡拔去,誰能把對方拔到自家的田裡,誰就是贏者,來年的豐收必定勝過對方。因此,雙方往往要拉到一身的泥水才能見分曉。人們跳躍、歡呼,精彩、激昂、熱烈的情景,非身臨其境,難以領略其間的樂趣。

“拔燭橋”活動一直持續到農曆正月十六才宣告結束。過去在當地,“拔燭橋”是人們最為期盼的節日之一,特別是婦女,在節日這幾天裡也可稍稍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入夜可以外出觀花燈、燭橋,是一個難得的自由活動的機會,因而婦女屆時都盛飾而往,正所謂是“滿街珠翠遊村女”,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節日中使用的“燭橋”是由上下兩層的木架組成,上可插兩支大號蠟燭,下有把手可抓,兩頭與前後的木架用木插銷聯接,大的可接80個,小的也可接54個,接起來的架子彎彎曲曲似條木龍,拉直來又像山澗溪流的木架浮橋。點燃的蠟燭之光在夜色中如銀河星系中的北斗星座,聯接的木插銷是活動的,操作十分靈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