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古代人慶賀冬至的傳統方式,冬至要賀冬

冬至一直是人們比較看重也會比較去注意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所以每到冬至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傳統的民間習俗,也會有很多想不到的美味,那麼我們現在是這樣,在古代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賀冬的呢?

冬至要賀冬?古代人慶賀冬至的傳統方式

可能感興趣》》冬至出生的人好不好?

冬至,歲時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是我國傳統的仲冬佳節。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吉日,所以民間對冬至的重視更多表現為帶有喜慶色彩,並稱之為“賀冬”。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饋送節儀,及舉杯相慶,祭享宗禋,加於常節。”宋周密《武林舊事·冬至》中亦云:“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並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沓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嶽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

先從大的環境寫起,給讀者以全景,然後再從細部描繪,抓住一個特有鏡頭,大小結合,全景和細部相統一,寫出了百姓過冬至節的熱鬧景象,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明清時,皇帝還要在冬至這一天去天壇內的“圜丘”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

隨著時代的發展,冬至賀冬的許多民俗今已不存。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民間有“數九”“九九消寒”的習俗。明清時流行的一種圖畫,俗稱“九九消寒圖”。畫梅花八十一瓣,或為八十一圈。自冬至次日起,日染一瓣或塗一圈,作記號以志陰晴雨雪,每九日為一九,至第九個九日為八十一日,冬盡春來。是一種有趣的冬天日曆。梅可自己畫,也有圈有刻印售賣者。過去的老百姓冬至日前在牆上貼各種“九九消寒圖”,上面畫著白梅花一枝,共有梅花八十一朵,從冬至起由孩子們用紅筆每天塗一朵,待都塗遍,九九寒天已盡,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或是用筆描寫九個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八十一天寫完八十一筆,稱為“九九消寒句”。人們用“數九消寒”的方法,為度過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不少樂趣。

《歲時雜記》中曰:“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門食之,可免疫氣。”《四時纂要》記載了民間冬至日食赤小豆的民間傳說,共工氏子,不才,以冬至日死,為疫鬼,畏赤小豆。是日以赤小豆煮粥,厭之。人們在冬至日這天煮紅豆吃,不僅用以驅避鬼,防災祛病,也道出了古人冬至吃粥的養生之道。在江南水鄉,至今流傳著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武林舊事·冬至》中語:“享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撥’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在這一天,盛裝打扮的人們為慶賀冬至節參加朝會,祭祀祖先,用精美的器皿享用冬節食品“餛飩”。

冬至日時,熱乎乎的美味餛飩,成為舊京時百姓家裡很不錯的佳餚小吃。《燕京歲時記》中說:“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湯圓”也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TAG標籤:慶賀 古代人 賀冬 冬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