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仲春孟夏三秋臘冬,古代24節氣雅稱

在我國古代每個節氣都有很多別稱,廣泛應用於詩歌或者文章當中,平時可以多做一些瞭解,不僅可以方便查閱古籍,馬上就能知曉是指代哪個時令,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擴大我們的詞彙量,下面就來舉一些相關的例子以供參考。

古代24節氣雅稱 仲春孟夏三秋臘冬

古代24節氣雅稱

由於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季節變化來命名的,所以稱呼中常常與四季有關。例如立春,又叫打春、歲首、立春節、正月節,指的是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義。到了春分,春分,又叫仲春之月,因為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以此類推,孟夏在農曆四月左右,適逢立夏或者小滿,此時氣溫有了明顯的升高,預示炎熱的夏季馬上就要到來了。在古代人們很重視農耕,將秋季分為三部分,例如有秋收、秋耕、秋種等,三秋即農曆九月,此時已經步入深秋,屬於季節的小尾巴。而臘冬在寒冷的冬天,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這樣的節氣。

主要來歷是什麼

其中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勞動人們就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的長短記錄下來,規定成曆法。而二十四節氣是流傳很久的一套,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直至今日,對於氣候的觀察還有很大的幫助,還影響著大家的衣食住行。

有哪些相關歌謠

除了俗語諺語,古代也有很多節氣的歌謠適合兒童傳唱,以下例舉其中的幾首:

(其一)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其二)

立春雨水漸,驚蟄蟲不眠,春分近清明,採茶穀雨前;

立夏小滿足,芒種大開鐮,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處暑去,白露南飛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立冬小雪飄,大雪兆豐年,冬至數九日,小寒又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