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處暑為什麼要放河燈?,處暑河燈

放河燈始源於我國漢族人民的習俗,放河燈可以對已經亡故的親人們的寄以弔唁及對活著的親人滿滿祝福。那麼,你知道處暑為什麼要放河燈嗎?小編收集了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處暑放河燈的意義吧!

處暑河燈,處暑為什麼要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是一種漢族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放河燈的起源
  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侷限,較長時間,漢族先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臺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凶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我國的佛教都早。

TAG標籤:河燈 處暑 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