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八字命理/列表

內庭的作用與好處,瀉火,理氣止痛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醫養生是最值得我們去深入瞭解的文化之一,這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們身體上的疾病,通過一系列的中醫療法。而按摩內庭穴能瀉火,理氣止痛。本期的經絡養生帶你去了解內庭的作用與好處。

內庭的作用與好處,瀉火,理氣止痛

圖解內庭穴位的位置
  內庭穴屬足陽明胃經,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趾縫盡處的陷凹中。

穴名解說
  【內庭穴】“內”,指深處;庭,指居處;因為此處穴位對喜靜臥、惡聞聲等病症具有療效,患了這樣的病症之後,就好似要深居在內室之中,閉門獨處,不聞人聲,所以名叫內庭。
  【功效作用】清胃熱,化積滯。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準確找穴】在足背,第2趾與第3趾之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快速取穴】正坐,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後一些(約半橫指)的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穴下有面板、皮下組織和趾腱膜。分佈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足底總神經,有足背靜脈網;布有腓淺神經足背支。

按摩內庭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牙齦腫痛、齒齦炎、扁桃體炎、胃痛、跖趾關節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流鼻血、四肢冰冷、口歪、咽喉腫痛等。
  【功效作用】清胃瀉火、理氣止痛、消腫止痛、理氣和血

【古代記述】齒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熱上衝,喉痺,腹脹滿,腸疝痛,洩瀉,赤白痢,便祕,足背腫痛,發熱,煩躁,嘈雜,食不化,脛痛不可屈伸,瘧,不嗜食,惡食,小便出血,小腹滿,石蠱,寒瘧面腫,腸鳴,癮疹,耳鳴。

【保健原理】內庭穴屬於足陽明胃經,它不僅能清瀉腸胃溼熱,還能治療牙痛、口臭、大便燥結等症。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齒齦炎、扁桃體炎、趾跖關節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齦腫痛;配太沖、曲池、大椎等主治熱病。

內庭的作用與好處,瀉火,理氣止痛 第2張

【現代報道摘錄】小兒吐乳:取雙側內庭穴,徐徐捻轉進針0.2-0.5寸,得氣後加速左右捻轉,不留針,每日1次;腹股溝急慢性疼痛:用30號1寸毫針,直刺,得氣後用捻轉瀉法,針刺左側,拇指向前、食指向後,針刺右側食指向前、拇指向後,頻頻捻鍼,當疼痛緩解時留針20-30分鐘。

【穴位配伍】內庭穴配合谷穴,具有清熱的作用,主要治療牙痛;內庭穴配上星穴,具有清利頭目的作用,主要治療目赤腫痛

鼻出血配伍穴位:神庭穴、迎香穴、內庭穴
  疾病概述:鼻出血又稱鼻衄,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多因鼻腔病變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鄰近病變出血經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可間歇反覆出血,亦可持續出血。

按摩順序與技法:發現鼻子出血馬上抬起頭,用手掌輕拍額頭數十下,再用中指輕按神庭穴1分鐘左右,然後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迎香穴1~3分鐘,最後按壓內庭穴3分鐘。

你是否經常感到雙手雙腳都是冰涼的?你是否覺得自己渾身氣血不暢?你是否厭惡嘈雜的人聲以及嘈雜的環境?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趕快按摩內庭穴吧,會收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疼,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這首歌謠,說的就是內庭穴的作用。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經穴用法】推拿:指揉法、點按法、掐法。
  【鍼灸療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特效按摩】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內庭穴上,適當用力上下推動,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口腔潰瘍、鼻出血等上火症狀。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尖點按內庭穴2~3分鐘,長期按摩,可以改善口臭、腹脹滿。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治內庭穴5~10分鐘,一天一次,可以治療腹脹腹痛、耳鳴。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刮拭內庭穴,以出痧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療腸疝痛、便祕、足背腫痛。

TAG標籤:瀉火 理氣止痛 內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