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軍旅文化與平民文化相結合,婁氏傳統文化

解讀百家姓婁姓。本期說一說婁氏傳統文化。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25位;且其在大陸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的行列。

婁氏傳統文化:軍旅文化與平民文化相結合

婁姓文化之婁氏傳統文化

2011年1月25日,在婁氏企業家義軍團拜會上,作了《研究婁氏文化,共創新的輝煌》的講話,在講話中,我初步提出了婁氏文化的概念和一些內容,經過進一步研究,覺得那次講話準備不足,認識比較膚淺,既不繫統也沒說透,因此,有必要再談談婁氏文化。

研究家族文化有沒有意義呢?首先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相關檔案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力量。"傳統文化包括大中華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家族文化,只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因此研究家族文化是有意義的,而且是有進步意義的。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其文化的發展方向是至關重要的,是國家、民族、家族興衰成敗的關鍵。文化,以它獨有的魅力把國家、民族、家族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文化具有歷史的連續性,新文化是在舊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化是滲透性的又是決定性的。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不少強大一時的國家和民族,都被先進的漢族文化所征服、所同化,五胡十六國是這樣,蒙古帝國是這樣,滿清王朝也是這樣。武力征服是暫時的,文化的征服或同化才是長久的。婁氏入播一千一百年來,努力學習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逐步形成了婁氏有一定特色的家族傳統文化,有的內容屬封建糟粕,已落後於時代,有的內容與時俱進,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可圈可點。

軍旅文化,目前沒有一個公認的概念,要下一個比較準確的概念也比較困難。有人說:軍旅文化就是以軍事的視角感悟文化、以文化的視角解讀軍事,著力用撲實而富有個性的鏡頭,觸控基層官兵的文化生態、評點綠色軍營的文化現象、解析軍事變革的文化內涵、探討世界軍事的文化淵源。軍旅文化是赤子報國的文化,軍旅文化是培育英雄的文化,軍旅文化是錘鍊軍魂的文化,軍旅文化是鑄造勝利的文化。又有人說:軍旅文化主要闡述部隊戰士生活,戰鬥,生產中創造的文化藝術,反應了部隊戰士的情感生活和精神風貌,表達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親人的一腔熱忱。還有人說:……個人認為:軍旅文化就是反映部隊戰鬥、生產等軍事生活,樹立報國之志,培養優良軍風,鑄造英雄和勝利的文化。

說婁氏文化是軍旅文化,是因為其老祖宗婁殿邦、婁珊以軍人武將之身份應募平南詔英勇戰鬥而建功立業,這條軍旅線貫穿於婁氏後裔上千年。北宋將軍婁為高、婁彪父子,明朝千總婁敬寬、婁秉詔,都司婁岐鳳,武舉、守備、都司婁朝臣,清朝千總婁光昊,都府婁奉標,六品武將婁先畢、婁德裕、婁發廷,武舉婁振繩,新中國軍旅出身的貴州省軍區原後勤部長婁義常,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原副總編婁必允,原國企遵義鐵合金廠副廠長婁恆德,雲南道享五祖後裔、在部隊成長起來的離休老幹部婁志、婁映星、婁永祿等。

他們都具有報國之志和軍人敢打敢拼、服從命令的優良素質,並且在軍事戰線有所建樹。這種軍隊作風和軍人素質以及軍旅情結,一直貫穿於眾多婁氏人員的一生。有位只當過四年解放軍的婁氏族人,一生多次獲得各級政府和部門"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他說:在部隊首長的教育培養下,通過四年的部隊生活,使我由一個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退伍回鄉後,我繼續發揚部隊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為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積極工作。是部隊這所大學校改變了我的人生,是部隊的生活為我搭建了一個發展的平臺,是部隊的培養教育使我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家公務員。三十餘年的工作,不論在鄉鎮還是在機關,始終保持和發揚了在部隊養成的吃苦耐勞,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短短的四年,但卻貫穿了他的一生!這不是個別現象,這是軍人或者曾經當過軍人共有的一種文化現象。這就是當代婁氏軍旅文化的反映。

TAG標籤:婁氏 軍旅 平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