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三個施氏老人的“長征”,百家姓施姓文化

解讀百家姓施姓,三個施氏老人的“長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據《姓氏紀略》的記載,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個以施為國名的諸侯,後來他們的國亡,子孫就以國為氏,統統姓了施。

百家姓施姓文化:三個施氏老人的“長征”

家祖塋絕對算得上氣派,佔地至少一畝,四周還建了琉璃瓦頂的院牆。

墓園“姓施”,不過,在墓園的大門上,“馬”姓卻位居“施”姓之上:明太祖馬皇后侄女墓-施氏一世祖塋。

原來,施氏家族也是蘇州閶門移民的後裔,而且,他們還是明朝的外戚,數百年間,整個家族一直以此為榮!

施氏祖塋的墓誌上寫道:先祖施公,諱千行一,世稱千一公。千一公生於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八月十六日辰時,娶馬氏,明太祖馬皇后之侄女,生於元至正元年八月二十七日亥時。

元末兵荒馬亂,族屬離散,公及太君由姑蘇閶門避亂至本地,今施家莊大屋基,原名張公莊,落戶安業。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一統天下,金陵登基,馬皇后位正中宮,與帝同德,佐理國事,社稷太平,民安樂業。每逢佳節,皇后倍思侄女,徹夜難眠。帝知其情,即召公至京。帝問公曰汝願官乎,公虛心敬謝,力辭弗受,惟願伏處海隅,墾戈為業。帝聞此言,甚佩,賜田數百頃,入廟灣場今阜寧八鎮總灶定籍……

公終於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十一月九年級日未時,馬氏太君終於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5年)八月初四日申時,與公合葬……

而施氏家族來自蘇州閶門,民國壬戌年版的譜序中也有所記載:溯考吾阜施氏,原籍姑蘇,際明初甫播遷於廟灣湖之南岸,地名張公莊,嗣生齒漸多,累世守渾噩之風,歷代務耕讀之本……

大明開國皇帝皇后的侄女,為何嫁給了蘇州的一個平民百姓,而且也捲入了“洪武趕散”的移民大潮?對此,施氏宗譜和祖塋墓誌中均沒有提及。施問芝說,家族中歷代口耳相傳,說明太祖起兵之時,馬娘娘尚未貴為皇后,她的侄女也在兵荒馬亂中流落到蘇州,與千一公結婚成親,後太祖登基,遷移江南百姓填補淮揚二府,堂堂皇后的侄女也隨夫來到江北,“而當時,他們也不敢貿然去京城與皇家攀親,直到馬皇后想起這個侄女後,明太祖才派人查訪,找到了已經在廟灣場定居的千一公夫婦。 ”

對於施氏為明王朝外戚的說法,當地文史學者認為比較可信:因為施氏祖塋的墓誌中,對千一公夫婦的生卒時辰記載得十分詳細,“況且,在封建王朝世代,冒認皇親國戚可是滅族的罪名,施家根本沒有必要、也沒膽量去假冒。 ”

與時俱進女子烈士寫入新家譜

明朝萬曆年間,施氏家族六世祖海侗公首修《施氏宗譜》,“從千一公播遷江北,施家六代沒有分家,到了第八代,族中同輩弟兄25人,開始分為吉、祥、富、貴四大支族;到了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世祖如綸公續修家譜,共刻印四部,分別交給四大支族收執。 ”

施氏家族在江北大地上已經繁衍二十一世,子孫已達上萬人,遍及華夏。宗譜記載,明清兩朝,考中科舉功名者僅有四人,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則出了幾百個大學生,其中還有一位是西安交大的教授。

與時俱進,最新版的《施氏宗譜》中要求族人“遵紀守法,積極納稅”,“熱愛本業,奮發工作”,“婚姻自主,不得包辦”,“結交朋友,擇善而從……不得與流氓阿飛為伍”……

與舊時家譜最大的區別是:新版《施氏宗譜》貫徹男女平等的思想,將能夠考證出的所有女子的姓名均記錄了下來;另外,鹽阜地區是革命老區,宗譜中專門設立了一個“忠孝科”:記錄了族中四位抗日烈士和一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先後負傷20餘處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