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施耐庵紀念館

解讀百家姓施姓,施耐庵死後,他的子孫後代將他的故居改建為施氏宗祠,後來就成了施耐庵紀念館。據《姓氏紀略》的記載,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個以施為國名的諸侯,後來他們的國亡,子孫就以國為氏,統統姓了施。

施耐庵紀念館,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

施耐庵紀念館,坐落在大豐區白駒鎮 (曾隸屬興化)西郊花家垛上,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此處四周環水,蘆葦茂密,有著濃郁的《水滸》氣息,遊人到此,會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兒窪。紀念館位於花家垛中央,為前後三進、東西兩廂徽式青磚小瓦古民居建築,四周有粉牆,第一進為門廳,朱漆大門上方是書法大師啟功手書“施耐庵紀念館”匾額。

施耐庵紀念館,是以緬懷一代文學巨匠,弘揚水滸文化的紀念館,也是凸顯“施氏宗祠”遺[1]  存、文物、史料的博物館。“施氏宗祠”始建於乾隆四十三年(1788),由施氏族人發起並捐宅基改建的祭祀祠堂。咸豐二年(1852年),後數度修葺,遂成前後穿堂三進。其祭祀活動一直延續1946年秋,祠宇屢遭戰火損壞,一時難以修復。1992年,國家文物局下撥專款,搶救修復。原貌得以再現。館內佔地面積5畝,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前後穿堂三進,共十九間,前院配東西廂房,後院配有東西碑廊。本館共五個展覽廳,展覽的內容,以施耐庵相關遺蹟、遺存為本,以施耐庵一生為脈。是經過長期廣泛深入地徵集,使沉埋於土和流散於民間的文物史料得以展示。各展廳採取脈絡化的藝術個性展覽手段,成為與歷史對話的載體。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學校德育基地,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成為施耐庵和《水滸》研究的重要基地。

位於江蘇省大豐縣白駒鎮花家垛島的施耐庵紀念館,它佔地2815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478平方米,是

依仿清代“施氏宗祠”原樣、以展出文物史料為主要內容來紀念古典文學巨匠施耐庵先生的專題人文紀念館。

紀念館建築風格獨異,古色古香,前後三進,以偏殿、半亭環繞相連。當年“施氏宗祠”的中廳為書坊,供藝人說《水滸》,後廳為福廕堂,供奉遷興化始祖施耐庵及其後裔的靈牌。 施耐庵紀念館館藏豐富、史料詳實,有費孝通、啟功、馮其庸、峻青、陳立夫、武中奇等名人的題詞和各種名人字畫1400餘件;有各種《水滸》版本100餘種;有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的“施氏家譜”。在陳列廳內展出《施氏長門譜》、《故處士施公讓墓誌》、《施讓地照》、《施廷佐墓誌銘》等數以百計的珍貴文物史料,將為你解開數百年的“施耐庵之謎”。

施耐庵紀念館地理環境優美,花家垛島四面環水,蘆葦茂密,頗具水泊梁山的意境。豐富的館藏、特殊的品牌和優美的環境,使紀念館成為人們進行《水滸》文化、施耐庵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觀光旅遊的聖地。作為獨特品牌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是蘇中古范公堤上的標誌性文化名勝。在紀念館你可以一飽觀賞之眼福,可以閱知許多精彩的故事,更可以看到一幅集《水滸》研究、旅遊觀光“水滸公園”的立體畫卷。

施耐庵死後,他的十二世孫施奠邦發起,將其在白駒鎮上的故居改建為施氏宗祠。後來幾經修復擴建,遂成前後三進,旁有偏殿之禮堂。第一進為門廳,內設茶坊;第二進為書坊,供藝人說《水滸》;第三進為福廕堂,供奉遷興始祖施耐庵及其後裔的靈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毀於抗日戰火。九十年代初,國家文化部、江蘇省暨大豐縣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參照上海復旦大學喻蘅教授繪製的施氏宗祠復原圖,由著名古建築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陳從周教授主持設計,於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紀念館”。

TAG標籤:施耐庵 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