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明代的文學家馮夢龍最早提出生兩孩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馮夢龍,古代最早提出生兩孩。馮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九,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從古至今人才輩出、令人側目。馮姓在全國總人口有800多萬,追溯其根源馮姓是典型的貴族後裔,血統顯赫。

明代的文學家馮夢龍最早提出生兩孩

我國最早提出生兩孩的人,並非現代的計生專家,而是明代的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馮夢龍,蘇州人,61歲時做過福建壽寧知縣。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段從政經歷,使這個大文學家對人口問題有所思考。

在馮夢龍編著的《太平廣記鈔》中,有一篇叫《古元之》的短文,寫了一個叫古元之的人,死而復生,被神仙用奇特的交通工具弄到了和神國,在這裡,人們和諧美滿、無憂無慮地生活。文中寫道:“其人長短妍媸皆等,無有嗜慾愛憎之者,人生二男二女。”這時馮夢龍加了批語說:“不若生一男一女,永無增減,可以長久。若二男二女,每增加一倍,日增不減,何以食之?”馮夢龍寥寥數語,鮮明地指出了人口增長與物質生活資料不足之間的矛盾,並大膽地提出了“一對夫婦生育一對兒女”的主張,他認為以此可以保持人口的相對穩定。

而史上第一個提出只生一個孩子好的人,卻是一個詩人,他就是初唐著名的白話詩僧王梵志。王梵志寫過很多勸誡世人的白話詩,其中有一首詩中寫道:“富兒少男女,窮漢生一群。身上無衣掛,長頭草裡蹲。到大耶沒忽,直似飽糠牲。長大充兵僕,未解起家門。積代不得富,號曰窮漢村。”王梵志在詩裡指出,生活的貧富與子女的多少有直接關係。子女愈多愈受貧,子女長大了,只能去當兵服役。詩中,他對日益增長的人口表示擔憂:“續續生出來,世間無處坐。若不急抽腳,眼看塞天破。”於是,王梵志明確提出生育一個孩子的觀點:“大皮裹大樹,小皮裹小樹,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

清代學者趙翼(1727年-1814年)也大膽地提出了控制人口的觀點。他在其以《米貴》為題的八首詩中,表達了其憂國憂民的情懷,並提出控制人口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係。其中一首詩是這樣的:“只為人多覺地偏,一人一畝尚難全。孟夫子若生今世,敢復高談古井田?”詩中指出,古代一家百畝,而清代一人一畝還難達到,說明了人多地少對人民生活的制約。在另一首詩中,作者寫道:“景德相符脫亂離,小兒鼓腹老含飴。始知鬥米三錢價,總在人稀地廣時。”這裡是指北宋真宗時期人口比清代少幾倍,又連年豐收,米價便宜,鬥米只三個錢。其原因是必須把人多地少變為人稀地廣,才能使米價下降,人民生活才能富裕。在第三首詩中,作者又尖銳地批評了早婚早育的危害:“勾踐當年急生聚,令民早嫁早成婚。如今直欲禁婚嫁,始減年年孕育蕃。”作者以越王勾踐為了復仇而鼓勵生育、擴張軍隊來反批。因為現在情況不同了,和平年代,必須要禁止早婚嫁,控制人口增長,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早在春秋戰國時的韓非子,也提出了計生的理念。他在其著作《五蠹》中說:“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財貨寡,爭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罰累罰而無免亂。”這裡韓非子根據當時國情,提出了節制生育的觀點。另外,我國古人也注意到了優生的問題。據《後漢書·馮勤傳》記載:“勤祖父偃,長不滿七尺,常自恥短陋,恐子孫之似之者,乃為子伉娶長妻。伉生勤,長八尺三寸。”這個記載說明一個事實,馮勤的父親與祖父都是矮個子,但是馮勤的父親娶了高個子的老婆,於是馮勤身高長到八尺三寸,這說明在那時,人們已懂得身高與遺傳有關。

從古到今,人們對於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和思考,也給我們今天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