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湖南常德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又稱大年七年級,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在那天,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歡呼,耍龍燈。扭秧歌。放鞭炮等等等等,好不熱鬧。
  節前春節這股暖風即將吹來,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過節習俗。
  對常德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常德人們過節都有怎樣的習俗吧!

湖南常德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荊楚歲時記》有正月七年級“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的記載。常德舊俗,在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清晨,雄雞初鳴之時,由男戶主起來開啟大門鳴放爆竹,叫做“開財門”。現時鳴放爆竹多在北京時間零點正。這一天,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叫做“去舊迎新”。堂前燈燭輝煌,香菸繚繞,閤家敬過天地、拜過祖宗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小孩拜了年,長輩照例要用紅紙包一些錢送給小孩,叫“壓歲錢”。從前,晚輩向長輩拜年,一定要跪下叩頭;平輩與平輩拜年,男的作揖,女的道萬福。後受外地影響,改為行鞠躬禮。舊時,給人拜年要講“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現時多改為說:“新年好!”

舊時拜年的規矩是:“七年級崽,八年級郎,九年級初四拜街坊”。即七年級兒孫輩跟祖父母和父母拜年;八年級出嫁的姑娘領著女婿回孃家拜年,但按習俗一定要當天趕回去,不能讓家中“空了房”;九年級以後,街坊鄰里、親戚朋友才互相走訪,但奉信“七不出、八不歸,九日外出空手回”,意思是初七不遠出,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初九不外出辦事,因而“惟出必擇吉”。近時拜年的習俗必不可少的舉動,也無須擇吉而行。舊時農村,七年級至九年級不掃地,不倒垃圾,意為“積財”。初四要敬土地菩薩,各戶派人上地角田頭,插三柱香,點一盞爛調羹做的小油燈,並把少許紙錢壓在土塊下面,以示對土地的恭敬。

新春期間,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門口張燈結綵的習慣。舊時,富家要在大門口掛兩盞紅紗流蘇元寶大燈,表示“吉星高照”。貧民也要在大門口點上一盞小油燈,取個吉利。故民歌中有“正月裡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之語。現在,各單位都時興在大門口扎彩門安裝五色彩燈,民家新春點燈之俗雖有一段哀落,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又逐漸開始興盛。貼春聯是常德城鄉普遍的習俗,春聯寫的吉利語,門楣上還要貼一個大“福”字。大門對面的牆上(中堂)要貼“對我生財”、“萬事如意”、“開門大吉”,門扇上要貼門神或送子娘娘,大門的合縫處要貼“財”字,表示“財門大開”。現時,貼春聯仍很流行,但已改為新語,“門神”為新年畫所取代,其他已不時興了。

春節期間,常德城鄉都大耍龍燈。常德龍燈的品種有長龍、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等。

TAG標籤:湖南 春節 常德 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