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各有各的特色,中國四大名亭

中國著名景點中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和湖心亭被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中國四大名亭是因我國古代詩人的詩歌文章中而聞名天下的景點。
  本文將為你介紹中國四大名亭,看看他們都有什麼不一樣的特色。

中國四大名亭,各有各的特色

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簷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
  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
  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臺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臺,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
  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臺,曰”玄帝宮“,登臺環視,但見亭前群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裡,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中國四大名亭,各有各的特色 第2張

陶然亭:
  位於北京右安門東北的先農壇,為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現闢為陶然亭公園。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
  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遊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蹟。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
  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蹟產生年代多早於陶然亭,有的甚至早於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現代的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
  園內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臺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
  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於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採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臺“、”浸月亭“、”百坡亭“等十餘座。
  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遊吳越錦繡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廣大遊客不勞遠徒跋涉即可領略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和人文景觀。
  陶然亭公園現共有遷建、仿建和自行設計建造的亭36座爭妍競秀,異彩紛呈。陶然亭公園年接待遊人700萬人次,日遊人量最高峰打6萬。2002年獲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第一批四A級旅遊景區及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稱號。
  陶然亭公園還設有遊船、水上樂園、兒童娛樂城、迷高樂、遊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及商業網點等綜合性設施。
  現代的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全園總面積56.56公頃,其中水面16.15公頃。

中國四大名亭,各有各的特色 第3張

愛晚亭:
  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半山腰清風峽口上,清代乾隆年間嶽麓書院山長羅典建造。 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位於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嶽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
  後據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通高12米。
  內金柱圓木丹漆,外簷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簷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正面額硃色鎏金”愛晚亭“匾,系1952年毛領袖應湖南大學校長李達之約而題。
  始建愛晚亭的羅典,是清代著名經學家,官至鴻臚寺少卿,人稱羅鴻臚。他在書院執教二十七年,多次受到朝廷嘉獎。亭上有羅典撰的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據說此聯上下聯前一句經程頌萬修改,羅原句為,”忽訝豔紅榆“、”好將叢翠點“。
  亭前有溪澗,因澗旁多芳蘭而名”蘭澗“。澗中水流擊石有聲,人稱”石瀨“。亭四周楓樹成林,秋時楓紅如火,景色尤佳,故愛晚亭又名”紅葉亭“、” 愛楓亭“。愛晚亭之著名,很大程度上得力於這個好名字。亭以名傳,言不虛也。由”紅葉“、”愛楓“改名”愛晚亭“,歷來傳說與詩人袁枚有關。
  袁枚,字子才,為江南著名才子。有一年秋天來到長沙,許多人慕名前往拜會,獨羅典不予理睬。他不讚賞袁枚提倡的”性靈說“和為文做詩的標新立異,對袁枚招收女弟子更是看不慣。為防袁枚來訪,於書院牌樓貼”不為子路何由也,非是文公請退之“一聯。
  子路姓仲名由,孔子門徒;韓愈字退之,諡文公。此聯的確合乎羅典身份性情,可見與袁枚之為文為人大異其趣:意為你袁枚不似子路、韓愈一流人物,我羅典不想見你。兩天後,袁枚見此 聯,搖頭 一笑,遞上拜帖。羅典稱病不見。
  袁枚走後,羅典叫人潑水沖洗院前臺階,說是清除異端邪 氣。袁枚獨自遊嶽麓山,對各處勝景皆有吟詠。獨”紅葉亭“下只錄杜牧絕句:”遠上寒山 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且將第三句抄脫”愛、晚“二字。羅典聞知此事,連雲”慚愧,慚愧!“並親筆題寫”愛晚亭“新匾。此名沿襲至今 。
  但”愛晚“亭名究由何人所改,或曰何人最先所題,這筆官司還有人在打。《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中說:真正的改名者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注:”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
  “據現有資料,知袁枚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晚於袁枚訪問時間八年。這樣說來,袁枚改亭名似不可能。畢沅字秋帆,當時任湖廣總督。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常有詩唱和,也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遊覽。”愛晚“為畢所易也未可知。
  傳說與考證並不重要,就亭名本身而言,”愛晚亭“確實比”紅葉亭“、”愛楓亭“更佳 。亭自秦漢時作為旅人停憩之所漸變為六朝以後作為雅人的遊宴之所,亭名一事便至關重要。然好名難得。
  洪邁《容齋隨筆》有云:”立亭榭名,最易蹈襲,既不可近俗,而務為奇澀亦非是。東坡見一客雲近看《晉書》,問之曰:‘曾尋得好亭子名否?’蓋謂其難也。秦楚材在宣城外並江作亭,目之曰‘知有’,用杜詩‘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消客愁’之句也。
  王仲衡在會稽,於後山築亭,目之曰‘白涼’,亦用杜詩‘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日涼“之句,二者可謂甚新,然要為未當。”今“愛晚”一名,典出名句,又切亭之環境,不俗不澀;如前之“紅葉”、“愛楓”則太直太俗,洪邁所舉“知有”、“白涼”二亭名,雖新奇,卻過於晦澀。
  好的亭名如“醉翁”、“陶然”之類,令人一見生喜,品之又有不盡之餘韻 。或許因為“愛晚”亭名特佳,文人雅士所鍾愛,就附會出袁枚或者畢秋帆改名的故事。而且這類故事古代所在多有,“馬當神風助王勃”更富傳奇色彩。亭以名傳,名以人傳,正是相得益彰。

中國四大名亭,各有各的特色 第4張

湖心亭:
  在西湖中央。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蓬萊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
  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題過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湧湖光遠,山催水色深”。島南又有石碑,不倫不類地題著“蟲二”,據說也是乾隆御筆。
  這是將“風月”二字的外邊部分去掉,取“風月無邊”的意思,這種文字遊戲是文人痼疾,看來連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來朝作《湖心亭柱銘》:“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月夜;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春水綠浮珠一顆,夕陽紅溼地三弓”。這是對湖心亭景色的絕妙寫照。它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稱“湖中三島”。在西湖中形成所謂“蓬萊三島”的鼎足之勢。
  湖心亭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翹角飛簷,外觀兩層,黃色琉璃屋面,顯得堂皇而又莊重。湖心亭四面環水,花柳相映。綠蔭從中有“蟲二”碑,相傳為乾隆皇帝所題,影射“風月無邊”四字。在湖心亭眺望西湖,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就是所謂“湖心平眺”,清“錢塘十景”之一。遊人來此,看去恰似“蓬萊宮在水中央”。

TAG標籤:名亭 四大 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