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最重門當戶對,莆田結婚習俗

在莆田的結婚習俗中,有著較為複雜的婚俗。和其它地方相比,婚嫁習俗中有較為明顯的“六禮”色彩。那麼,你瞭解莆田的婚禮到底是怎麼樣的嗎?“六禮”又是怎樣表示的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莆田結婚習俗,最重門當戶對

說媒
  兒女長大後,父母託媒人為其物色物件。有一段時間婚姻衝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興起自由戀愛,在外面工作生活的孩子往往在外面找物件,也省去了“說媒”“相親”的過程。

但最近幾年,不僅僅是莆田人,很多人發現自由戀愛的婚姻不及相親的婚姻那樣長久。現在在莆田其實更多人選擇相親組成的家庭。

相親
  媒人說親之後,其父遇“門當戶對”的,即可代兒女登門相親(一般是男方到女家相女兒)。對方要煮線面或雞蛋當點心招待,雞蛋線面又稱為太平面,這也是煮線面招待客人的一種寓意。男方若對女子(包括家庭狀況等)感到滿意,便可以吃下月老蛋;若不中意,就不吃這碗蛋。以這種委婉的方式表達當事人的心意,避免雙方產生尷尬不愉快。

男方吃了月老蛋後,女方還會煮出點心~線面(長壽麵),意即平安長壽。經過了相親,男女雙方及其尊長都無反對意見,這門親事就算基本議定了。

訂聘——納徵
  斷過“八字”合婚後,如雙方滿意,就由媒人從中商定聘金、嫁妝,再擇吉日訂聘,俗稱和定、辦定。男家選定“雙日”,請親戚中認為命運好的婦女6-8人,身著紅衫,帶禮物,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銀首飾,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鐲套在姑娘手上,把項鍊、或金銀鎖掛在姑娘的脖子上,俗稱“掛月豆”。

女家放鞭炮,把糕餅果品分贈親人、鄰居,表示女兒已許配於人。然後置辦點心酒菜招待男家客人,並每人一封紅包。這一禮俗與古代"六禮'中的"定盟'相合.

像請親的人、“能嫂”、“送房兄”一般是挑選大家認為命運好的人去。是希望新人在新的日子裡幸福快樂的生活。

莆田結婚習俗,最重門當戶對 第2張

看日子
  訂佳期,俗稱“看日子”。在此之前男方問及女方的生辰,然後到佛祖面前去“問日子”。

男方決定迎親的日子,把吉日用紅貼告知女方,並送擔盤禮物。盤是細竹篾編成有牆邊的圓形盤,漆紅,叫紅盤,其口徑為50釐米左右。每擔共有10個大小的紅盤,每邊5個、下大上小疊層而上。也有富豪人家備禮豐厚的達10擔盤。擔盤之禮,是對女家尊重之意。若女家的祖母健在的,紅盤中應有豬肉、線面各一盤作為敬奉上輩,俗稱媽盤。

女方會分瓜果給親朋好友告知這件喜事。親友知道之後,便要為其送禮添妝,俗稱捧花粉,也叫送嫁、走喜。隨著佳期的臨近,女家根據男家的聘金多寡,開始備辦嫁妝。

男家把備好的紅頭巾(莆仙稱新婦罩)紅頭蓋:新娘子在婚禮當天以紅色頭蓋蒙面,象徵著童貞、年輕、純潔。婚禮後由新郎親手揭開。

結婚
  結婚俗稱“成人”,取兒女長大成人之意,故而很隆重又有很多禮儀習俗。

首先是物色“能嫂”和“送房兄”。“能嫂即喜娘”。舊時婚姻,男女素未見面,新娘初到男家,需要能嫂在身邊傳話、指導禮儀,故應選老於世故、諳諸禮俗、口舌靈便、善於應變的中年婦女擔任。選“送房兄”則是古代掠婚風俗的遺留。

古代婚姻男方常用暴力把女的掠奪過來,因怕被女方搶回,故需請一批青壯年守夜,年代久遠,這批人就演變為幫人家結婚之忙的“送房兄”,因他們以鬧房(俗稱“送房”)為中心,前後做了不少工作,故主人對他們招待備至,敬稱為“送房兄”。

其次是佈置洞房、婚筵、綃頭、掛錶軸、安床等。洞房俗稱“新婦房”,門楣掛米篩麻袋和一條男褲。掛米篩麻袋代表天羅地網,為驅除邪祟。掛男褲,為要新婦將來對丈夫服從。洞房內掛條染紅豬腿,因俗忌新婚之夜“白虎”佔床,故以豬腿禳壓之,祈免災禍。

莆田結婚習俗,最重門當戶對 第3張

房中除設嶄新眠床、櫥櫃、桌椅外,壁上掛“麒麟送子”或“孔雀開屏”畫軸鏡屏,床前懸掛“百子紅座燈”一對,“送房料”(撒帳,送孩子等用物)例由姐夫或姑丈或送房兄備辦。婚筵設在廳堂上,門楣掛橫長幅紅綢,貼大紅婚聯,廳堂內外掛滿賀幛。

婚日上午,男家僱紅轎,由媒人和“能嫂”到女方家去接新娘。紅轎俗稱“新婦轎”,紅轎用木頭製成,雕花鏤、施以色彩,轎的上方,插上四條扎金色滾,所以又叫“龍轎”。

轎門兩邊,貼上紅紙條一對,體現女家的身份,以示體面。轎門懸掛一塊染紅的豬肉,以避“白虎”傷害。紅轎後改成扎花通風的花轎,俗稱“催妝”。但新娘仍按例俗舉行上轎前的儀式,依依離情,遲遲不願上轎。直至吉時已到,才和父母親友告別,穿上紅褂,戴上紅綢結花巾帽,在喜娘的扶持下,揮淚泣別上轎。喜娘關上轎門,把用紅繩結牢。

轎子起行時,喜娘將一臉盆清水,和轎底灑去,口贊四句吉祥語,俗稱喊四句。喜娘每喊一句後,眾人都跟著喊。

新婦轎到了婆家門口,男家的公姑、妯娌、大人、小孩等均暫迴避,並熄滅灶堂裡的火,俗叫“避衝”,冀日後一家和睦相處。新娘下轎進入廳堂腳不能沾地,必須踏著米袋,共五條,取個“五代見面,代代好”的吉利

酒宴新郎新娘在告祖、拜堂之後,新郎家要備辦酒席,宴請賓客。全席應有12道菜,(現在的菜增多了,一般有18道)表示一年12個月,月月美滿。上第6道菜時,新郎由一位大爺陪同,和各桌敬酒。

現在也不固定是12道菜了,看家庭的經濟,有些家庭經濟好的就會辦更多道菜,菜也沒有固定是哪些,但是有一個習俗是不會變的。那喜宴上第一道菜是燜豆腐(莆田人在吃年夜飯時,第一道也一定是白豆腐),而且一定有一道莆田滷麵。期間也有一道水果拼盤,酒席的最後兩道菜是甜的:有用糯米粉做成圓圓的丸子;桂圓、紅棗、蓮子熬成的甜湯,寓意新婚甜蜜、白頭偕老。婚宴的最後一道菜吃完之後,鞭炮再度響起,酒席散了。

宴罷,送房兄為首擁入洞房鬧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