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漢族民間美術——澳門神像雕刻

澳門文化是經過多年的傳承變的更加的豐富多彩,而澳門神像的雕刻也體現了澳門人民的多才多藝。澳門神像雕刻發揚了我國的雕刻技藝,當地人民在雕刻的技藝上加上了當地特色,讓澳門神鵰更加的受歡迎。想更瞭解澳門神像的雕刻技藝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漢族民間美術——澳門神像雕刻

澳門首個獨立申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專案。澳門神像雕刻源於漁民及民間的宗教信仰。從簡單質樸的木偶到今天的大型佛像,澳門神像雕刻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在儲存本地雕刻工藝優良傳統的同時,如古法漆藝、金箔工藝,又吸收了外地的造像設計和接合方法,讓產品由基本的“木雕公仔”發展到具有國際水平的貼近木雕佛像、佛具和重逾十噸的妙法寺木雕大佛。

保護好傳統技藝,有利於傳承中華文化血脈,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也是新中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傳統技藝大展“澳門神像雕刻”在文化上傳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的神像雕刻工藝,經改良和發展,整體技術達到突出的水平,是澳門百年來優秀的民間美術。

為推動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在澳門博物館成立工作小組,選取“澳門神像雕刻”作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試點專案。經過各項程式及國家級的專家評審,並經過1個月的公示諮詢期後,被正式列入我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澳門神像雕刻”在澳門有較長且從未間斷的歷史,與本地民俗有緊密關聯。澳門自開埠以來,捕魚業在歷史上擔當著重要的經濟角色,由於海上作業風險大,漁民有多神的信仰習俗,並在船上放置各種神像隨船出海,以求化險為夷。

漁民對神像的需求殷切,加上陸上居民的需求,使神像店生意滔滔,神像製作業興盛,工藝水平日高。後來因應社會變遷,經濟轉型,漁業逐漸步向衰落,上世紀60至80年代間,不少神像店經營出現困難而相繼結業。現時澳門的神像雕刻店只有“大昌佛像雕刻木器”與“廣榮造像雕刻木器”。

“大昌佛像雕刻木器”是傳承三代的百年老店。該店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轉型主雕佛像,店東並往浙江寧波學習漆藝及吸收日本和臺灣的技術經驗,改良製作方法,並以傳統造型設計,優質工藝和上乘選料,逐步走出澳門,贏得香港和外地顧客青睞。

澳門神像雕刻店努力改良,精研技術,製作態度認真,工藝技術獲國內外同業推許及認同。其高水平的工藝美術,是澳門本土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