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農樂舞,朝鮮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

朝鮮族文化大多是在朝鮮族人民辛勤勞作時產生,所以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與地方特色。最燦爛的朝鮮族文化要數農樂舞了,它不僅是朝鮮族人民排解疲勞的娛樂活動,也是貫穿各種文化的精華舞蹈。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朝鮮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農樂舞吧。

朝鮮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農樂舞

在朝鮮族文化中“農樂舞”俗稱“農樂”,其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是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為一體綜合性的民族民間藝術。農樂舞分為十二部分。朝鮮族農樂(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樂舞”創始於農業勞作,並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鮮族代表性民間傳統活動農樂舞,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舞蹈和啞劇形式進行情節性的演出;而另一種,是在新年伊始和歡慶豐收時節,以熱烈而豐富的傳統舞蹈為內容所進行的群眾性表演活動。屆時,各個村寨都將派出自己浩蕩的“農樂舞”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

朝鮮民族能歌善舞,無論年節喜慶,還是家庭聚會,男女老幼伴隨著沉穩的鼓點與伽琴,翩躚起舞習以為常。居住在我國東北長白山下的朝鮮族,長期從事北方水稻生產。為了便於大面積的水稻種植和管理,他們多采取集體勞動、相互協作的勞動形式。

人們每逢下地,都將扁鼓和嗩吶與農具一起帶往田間。休息時,人們便在明快的鼓樂聲中即興起舞,以歡樂的歌舞盪滌疲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即興歌舞便逐漸形成了遊樂性的朝鮮族民間舞蹈,貫穿於各種傳統民俗活動之中。

朝鮮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農樂舞 第2張

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農樂舞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即將參加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

“農樂舞”的表演共包括十二部分。有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舞童表演的疊羅漢,多人表演的傳統扁鼓舞,男女都可表演的長鼓舞,多人持大型花扇表演的源於古代巫舞的扇舞,假形舞蹈鶴舞,以及最後壓陣的男子象帽舞。

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乞粒舞具有久遠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同用於祈神的“踩地神”農樂舞和用於自娛的農樂舞相比較,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它具有鮮明的表演性,是供人觀賞的農樂舞形態。其舞蹈形態複雜,動作洗練,技藝高超,因此在朝鮮族舞蹈中享有獨特地位。

作為中國舞蹈大家族的一員,體現了朝鮮族民間舞蹈獨特的藝術風貌,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以其獨特的地域性和廣泛的群眾性,豐富著中國民族民間的文化藝術,是朝鮮族舞蹈農樂舞獨特的藝術分支。但是,這種古老藝術由於受到現代文明的猛烈衝擊和老藝人相繼離世的影響,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必須搶救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