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苗族吊腳樓,傳統民居

吊腳樓也叫做吊樓,在平原地區很少見,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下面用木柱撐起來,可以有效防潮,吊腳樓在苗族、壯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很常見。
  那麼,從苗族文化來看,苗族吊腳樓有什麼特點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傳統民居:苗族吊腳樓

在西南地區廣西、貴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腳樓”是山鄉少數民族如苗、侗、壯、布依、土家族等的傳統民居樣式。尤其在黔東南,苗族、侗族的吊腳樓極為常見。這裡的自然條件號稱“天無三日情,地無三里平”,於是山區先民創造出了獨特的“吊腳樓”。

吊腳樓依山而建,用當地盛產的杉木,搭建成兩層樓的木構架,柱子因坡就勢長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層不設隔牆,裡面作為豬、牛的畜棚或者堆放農具和雜物;上層住人,分客堂和臥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裡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於廊下面的通行無礙),起支撐作用的主要是樓板層挑出的若干橫樑,廊柱輔助支撐,使挑廊穩固地懸吊在半空,這種住宅因其外形和結構特點被稱為“吊腳樓”。吊腳樓的優點明顯,人住樓上通風防潮,又可防止野獸和毒蛇的侵害,這種住宅在西南山區至今仍有建造。

不同地方的吊腳樓在形貌特徵與建築結構上富於變化。總的看來,吊腳樓還是應屬於南方的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是全部懸空的,所以吊腳樓也可以說是一種半乾欄式建築。

TAG標籤:苗族 吊腳樓 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