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最美的傳統建築,貴州吊腳樓文化

走進貴州的山嶺水邊,你不管是在鬱鬱蔥蔥的山坡上,還是在清澈見底小河邊,你一眼所及的地方都會有吊腳樓的出現。吊腳樓就好像星空中閃亮的星星灑滿蒼茫的大山。吊腳樓是貴州文化中傳統的民居建築,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貴州的吊腳樓吧。

貴州吊腳樓文化,最美的傳統建築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簷”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杆”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關牲口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臥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杆。

吊腳樓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建築,最原始的雛形是一種幹欄式民居。當人類的記憶尚處於模糊不清的原始時代的時候,有巢氏創造的吊腳樓就作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歷史舞臺。它臨水而立、依山而築,採集青山綠水的靈氣,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吊腳樓是建築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緻,清秀端莊,古樸之中呈現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它是一個令人忘俗的所在,散發著生命的真純,沒有一絲喧囂與浮華。

身臨其境,俗世的煩惱會煙消雲散,困頓的胸懷會爽然而釋。如果對大城市的奢華和浮躁感到厭惡,應該切身地去體驗吊腳樓所呈現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傳說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鄂西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隨處可見。土家人們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獸襲擊。人們為了安全就燒起樹蔸子火,裡面埋起竹子節節,火光和爆竹聲嚇走了來襲擊的野獸,但還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脅。

後來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小夥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傳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們都按照這個辦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後來,這種“空中住房”就演變成了現今的吊腳樓。

TAG標籤:吊腳樓 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