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各色各異的達斡爾族風俗民情

這是一個主要生活在內蒙古和黑龍江,是契丹人的後裔,少數分佈在新疆和遼寧的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達翰爾”是他們的固有自稱。他們擁有著豐富多彩,源遠流長的風俗民情。
  下面就帶大家看看在達斡爾族文化的都有些什麼特點!

各色各異的達斡爾族風俗民情

達斡爾族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的民俗文化。達斡爾族民俗是達斡爾族民眾把日常生產生活中處理具體事宜的實實在在的觀念和行為。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模式化的特點,為人們世代承傳並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革發展而發展變化。

達斡爾村莊,一般都坐落在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的地方。屯基開闊,建房稀疏,園田充足並圍以土牆或木製籬笆為障,形成園田毗鄰,房屋成行,街道筆直,阡陌連片的村莊。房舍、院落修建整齊。

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給人一種大方粗獷的印象。家家戶戶都圍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院落佈局嚴謹,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築在離院子較遠的地方,保持乾淨清潔。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垡為牆,裡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

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效能好,是達斡爾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達斡爾人的居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上,多由長輩居住,兒子、兒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東屋,西炕則專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鋪葦蓆或毛氈等。如今,磚瓦房正日益增多,不過,使用火炕等起居習俗仍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

主要節日是春節。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節日裡都著盛裝,逐戶拜年,婦女們互贈禮物。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裡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

七年級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開啟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禮物有菸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達斡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則。過去達斡爾族社會婚姻關係的締結講究門當戶對兩家原來的友誼也在締結婚姻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依照達斡爾族過去的風俗習慣,一般不與外族(民族)人通婚,特別是不把姑娘嫁去外民族。

各色各異的達斡爾族風俗民情 第2張

   過去喜歡吃稷子米(西吉莫)和大麥米。稷子米有生、熟之別,熟米為煮熟炕幹而成,用做乾飯、稀粥或炒米;生米可直接做乾飯,再拌上牛奶和白糖,香甜可口。民國初開始用糧制面粉,蕎麥麵可做麵條、刀削麵,“合洛”(用工具擠壓而成的園麵條)和烙餅。

喜食肉、奶、魚,通常將肉煮、烤或晒乾食用,很少吃炒肉。喜用鮮奶泡米飯或麵條,有時還將鮮奶加工成“黃油”或奶皮食用。老年人喜吃帶牛奶和狍肉的燕麥和芥面粥。節日和待客的佳餚有“手把肉”、肘子肉、鯽魚湯等。愛好燒酒和紅茶,為家庭必備、人人享用的飲料。

除食用地產蔬菜外,每戶都製作韭菜花、辣椒沫、花菜等小菜,幾乎每餐必食。有喜吃野菜的習慣,俗稱“半年糧”之說。尤為柳蒿菜為最,洗淨用開水燙炸、切碎後拌以豬油或豆油,再加芸豆和魚等製成湯,十分香美。達斡爾族男女都好吸旱菸。

愛好燒酒和紅茶,為家庭必備、人人享用的飲料。除食用地產蔬菜外,每戶都製作韭菜花、辣椒沫、花菜等小菜,幾乎每餐必食。有喜吃野菜的習慣,俗稱“半年糧”之說。尤為柳蒿菜為最,洗淨用開水燙炸、切碎後拌以豬油或豆油,再加芸豆和魚等製成湯,十分香美。達斡爾族男女都好吸旱菸。

達斡爾族禁忌較多,如不許用刀、剪子等銳器指點人;不許踏坐門坎和窗臺;不準在室內打口哨;忌在鼠日開犁種;在漁場不許拿著鞭子走;不用白樺和榆木蓋房子。三歲騍馬下駒認為不吉利,將其賣掉。婦女不許上房項,坐灶門上跨越男人的身體。孕婦不許往灶炕裡看,不能鋪熊皮、以免流產等。

過去,土葬、火葬、風葬並存。正常老死和病死者,以棺盛殮,實行土葬。每個“莫昆”都有自己的公墓(家族墓地),按輩份先後,自北向南代代埋下去。孕婦,產婦亡故者,患傳染病死者,死於外地屍體不全者、無子女者、姑娘和小孩,皆實行火葬,將骨灰裝入木匣或互罐入公墓埋葬。不滿週歲的死嬰或因天花而死的兒童,裝入柳條筐,掛在遠離村屯的樹上或事搭好的木架上,稱為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