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你知道嗎,怒族為什麼叫怒族

眾所周知,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佔五十五個,但人數還沒有漢族人數多。有些少數民族不為人知。說到怒族文化,估計也沒多少人知道。那麼怒族為什麼叫怒族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一一介紹。

怒族為什麼叫怒族,你知道嗎

怒族地區從8世紀起,先後受雲南的南詔、大理政權管轄。元、明以後屬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17世紀開始,怒江怒族除受麗江木氏土知府所屬的維西康普土千總和葉枝土千總統治外,還受察瓦龍藏族土千總和喇嘛寺及蘭坪菟峨白族羅姓土司的管轄。此外,遷入怒江地區的傈僳族頭人也開始強佔怒族土地,甚至掠奪人口作奴隸。

這樣,怒族人民不僅要向納西、藏、白各族土司和喇嘛寺繳納貢物,而且還要受傈僳族統治者的壓迫剝削。與此同時,怒族社會內部也不斷分化,族內也出現了家庭蓄奴。有的蓄奴戶從獨龍族地區通過放債換取奴隸,然後再轉賣到其他地區。這種蓄奴現象,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國初期。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有27萬多人,是我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數居住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兔峨鄉之外,多數以小聚居形式,分佈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三縣,斷斷續續綿延500多公里,直到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的南端,與傈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雜居。

怒族有自己的語言,怒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怒族人無自己的文字,解放後使用漢語。怒族過去崇拜圖騰,信萬物有靈。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怒族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

怒族是生活在怒江、瀾滄江兩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有兩個不同的來源。住在福貢、貢山一帶的怒族人是那一地區最早的土著,他們自稱“阿怒”、“阿龍”;住在碧江、瀘水一帶的怒族人則是從麗江、劍川以東陸續遷徙而來的,他們自稱為“怒蘇”,與生活在大小涼山的彝族有很深的淵源關係。在長期的交往中,這兩部分人相互融合,在怒江區域逐漸形成一個民族。

過去洶湧奔騰的怒江阻隔了怒族人民與外界的聯絡,他們靠溜索和獨木舟過江,十分危險,所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和不平衡。20世紀中葉,還有一部分地區的怒族人仍保留著較多的原始公社制殘餘。近幾十年來,一座座鋼索大橋跨越滾滾的怒江,現代化的公路已經打開了山封江鎖的怒江地區,怒族人民已經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TAG標籤:怒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