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二人臺民歌老藝人韓運德,光鮮下的寂寥

二人臺文化能夠發展,和藝人有很大的關係。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二人臺的民歌老藝人,他奔波於民歌圈裡、活躍於二人臺舞臺上下,但在這樣的光鮮下卻是充滿了寂寥寒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二人臺民歌老藝人韓運德背後的故事吧。

光鮮下的寂寥,二人臺民歌老藝人韓運德

韓運德,1962年開始了收集、編創山曲、二人臺的生涯。1970年調入河曲縣二人臺劇團,之後又調入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1985年再次調入二人臺劇團任團長,併兼任忻州地區二人臺藝校河曲分校校長。1988年韓運德調入河曲縣博物館從事保管工作,潛心整理編創民歌二人臺。

韓運德整理、編創的河曲民歌到2009年已有1800多首,而其中1000餘首是他原創的。有了這麼大的成就,按理早該付印發行了,但事實上,他的作品自始至終一直擱置在家裡的那臺木櫃中。幾十年來,也有人找他談起過出版事宜,但最終都是不了了之。

2004年,中國音樂學院曾找他商討出版事宜,一部分作為教材在全國大中專院校推廣,他答應了,但一直拖到2008年也一直未能如願。又有一年,縣裡計劃將他的作品編撰成書,出版1000冊,給他300冊,餘下的700本做商業用途出售,他沒有同意。在韓運德的心目中,這些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當然不是用來賣錢的。

韓運德當然並不是不缺錢,研究工作搞了一輩子,但職稱卻因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解決,由於初級職稱都沒有評上,他的工資只有1000多元。

幾十年來,說起一些事來,韓運德就有些憤憤難平:“他們把我當成夜壺,用的時候拿來,不用的時候就拋開。賣上命,貼上飯,蓋體(被子)蹬個稀巴爛,何苦呀!”

還有一些事情讓韓運德心裡不舒服,作為河曲民歌研究的公認的專家、“活字典”,他一直希望縣裡能夠採取相應措施,把河曲民歌推廣出去。然而現如今的情況是,“拜不完的大年,掛不完的紅燈,打不完的金錢,走不完的西口”,彷彿河曲縣就只有這幾首民歌,與“民歌的海洋”的稱謂顯得極其不符

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提議河曲電視臺開創“每週一歌”欄目,選取一些較為經典的“新歌”逐周播放,教全縣人民學唱,結果他的這項提議至今無人響應。“寒心了,再不鬧了,也不願意看領導們的眉高眼低。”韓運德這樣講道。

說歸說,每到縣裡有專家或記者等採風團過來,他還是要戴上老花鏡,帶著自己列印的“民歌集”領命示唱,他太熱愛民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