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漁民節,山東沿海漁民共同的節日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邊的人們最多的就是漁民了,而漁民節就是漁民們最為濃重的節日了,本期傳統節日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山東沿海漁民共同的節日:漁民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山東沿海漁民共同的節日:漁民節

漁民節是沿海漁民共同的節日,歷史久遠,是漁民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傳統習俗。

參加漁民節活動的人員包括從事海洋捕撈作業的人員和進行淺海養殖的人員,即所有從事與海洋漁業生產有關的人員及其家屬。日照沿海漁民節是漁民祭海形式的集中體現,表達了漁民對大海的濃厚情感和敬畏之心。漁民節的活動內容極為豐富,包括敬龍王、拿行、敬海神娘娘等活動,漁民節各項活動結束後,船老大們還要聚在一起,邊喝酒邊交流,談春季的收成和秋季的打算,以及生產中的感受和須注意的事項等。接著漁民們還舉行跳水族舞等民俗節慶活動。

漁民節Fisherman's day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穀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於穀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穀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每年穀雨時節是沿海漁民節,對於漁民來說,這個節日比春節還要隆重。漁民節期間,沿海各鎮在保持漁民自發祭拜海神等原有習俗的基礎上,市裡還邀請專業藝術團體為漁民表演精彩的節目,向他們宣傳安全生產知識,分發大量的科學養殖教材,使漁民們“出入平安、魚蝦滿倉”的美好願望在規範操作、科學養殖的前提下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同時,開發推出漁家樂、拾蛤節、貝類節等原汁原味的綜合性海濱旅遊專案,打造沿海旅遊品牌。

日照沿海的石臼所、裴家村、濤雒鎮、嵐山頭等村鎮自古以漁業生產為主,這裡的漁民常年與大海打交道。由於出海活動危險性很高,加之過去科學技術不發達,漁民們在海上的生命財產安全無從保障,所以,他們把豐產平安的希望寄託在龍王身上。這種精神寄託和許多與漁業生產相關的禁忌世代流傳,逐漸演變成一種民俗,最具特色的當屬“漁民(開海、祭海)節”。

傳說農曆的六月十三日是海龍王的生日,這一天,漁民們要聚集在龍王廟舉行祭拜儀式,祈求龍王保佑舟福人安,內容包括拜龍王、拜海神娘娘、拿行等儀式。“拿行”也就是在龍王的注視下“抓鬮”(將海域劃分成小塊,置於蘆葦杆中作鬮),漁民們抓行地並登記在冊,確定各家各戶的生產領地,安排來年的漁業生產活動。

有新船下水要舉行儀式,親朋好友要送紅旗祝賀,備兩隻大公雞,一隻在船頭殺雞,血順“船眼”流下,染紅船頭,俗稱“,又稱“掛紅”。嵐山一帶漁民稱此舉為“灌帶”,亦稱“染龍眼”。寓意點睛,意思是該船下水後像龍一樣,眼睛睜得大大地、亮亮的,不論白天、黑夜,起霧、下雨,都能看得清、多打魚,處處得到龍王的保佑。取雞血,意在借雞的諧音,喻“大吉大利”。另一隻公雞放掉,謂之“放生”,寓意遇上海難也可免於一死,得到放生。除了上述儀式,漁民還會扮成蝦兵蟹將等水族跳水族舞,期望得到龍王護佑。鄉紳望族,還請戲班子唱大戲,十分熱鬧。

漁民祭海活動,歷經世代演變,如今主要以漁民節的形式流傳在沿海少數漁村,儲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人類對大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對於研究漁文化和漁家風情有積極的民俗學意義。2008年《漁民節》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TAG標籤:漁民 節日 山東 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