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天津的春節民俗,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

現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不知怎的,那一份沉澱著悠長歲月的年節氣氛卻越來越淡了,想是如今人們日子紅火了,無需再像舊時代那般一年到頭就盼著幾天的“奢侈”,因此現要找尋點年味兒也就難了。不過在像天津這樣歷史悠久的地界,過年總還是年味濃郁的,這也是天津衛迷人的所在。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天津的春節民俗。

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 天津的春節民俗

臘月初八
  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去天津有“換飯”一說,早則臘八,晚則臘月廿三,各家頓頓改吃“好吃的”了。當年有這麼一句口號:“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後來又改了兩個版本,一是“大嫂大嫂你別饞”,而我們小時候聽到最多的是——“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和臘八飯是進入臘月的第一道年食。現在臘八粥還吃,做臘八飯的人家則少了。這一天,還有一項重要的“非遺”節目是泡臘八醋,經過二十多天的浸泡,到七年級吃餃子時正好食用。過了臘八這一天,年貨該著上市了,各家開始忙年了,舊年風味也在天津街頭展開了。

臘月廿三
  俗稱小年。是日,吃年糕,意為“年年高”。天黑以後,放過了小年夜的鞭炮,供以糖瓜,糖瓜祭灶,祭灶時要叮囑灶王爺:“好話多說,不好話少說。”小孩們吃過了甜蜜的糖瓜,家大人正式宣佈“換飯”,預備過年了。人們還會去楊柳青去請灶王爺,買幾張手繪的楊柳青缸魚,選一些細活的剪紙和小年畫。

臘月廿四
  廿四,掃房日,俗稱“掃房過水”,去除穢氣,永珍迎新。其實臘八之後,只要擇一吉日,就可以刷漿掃房了。

臘月廿五
  廿五,糊窗戶。清代周寶善詞曰:“先貼門箋次掛錢,撒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柬攢笤帚,掃房糊窗算過年。”掃房之後,換窗紙,室內牆壁、頂棚也要換上新的粉連紙、炕圍子,室內窗明几淨,煥然一新。

臘月廿六
  廿六,熬魚肉,後改為“二十六燉大肉,精米白麵吃不夠”。屋子收拾好了,開始準備年菜,其中最重要的是熬魚燉肉,備過年待客之用。

臘月廿七
  廿七,宰公雞。席面上魚,寓意吉慶有餘;上雞,因“雞”、“吉”諧音,大吉大利。二十七不但要宰公雞,還要備好家中的葷素吃食,裝滿家中的大缸小盆。

臘月廿八
  廿八,白麵發。家家主婦做饅頭、蒸餅(用糖、紅果做餡,用木模扣出花紋)、豆簍(即豆沙餡饅首,即豆包)、糖三角、棗卷、開花饅頭等蒸食,要求白而暄騰,還要在蒸好的麵食上“打”上紅點。津門食俗色相喜興,不僅饅頭要打紅點兒,吃的素餃子及撈麵必有紅粉皮“助演”,方顯吉祥喜慶。

臘月廿九
  廿九,貼倒酉。春聯、福字、窗花、吊錢兒以及年畫,屋裡屋外紅紅火火,喜氣洋洋。這是年前最後的忙碌了。如果是小盡(小建)年,以上工作需在臘月二十八晚上前完成。

大年三十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祭祖,敬神,放炮,吃年夜飯,守歲。

民國年間李金藻《天津過年歌》曰:“人人衣服更換,家家彩燈高懸。貼窗花,掛吊錢。三十日忙一天,婦女妝尤晚。懸影像,好祭祖先,過年的正經事只此一端。吃扁食,或湯圓(南人旅津者食之)。家家吃一段團圓飯……爆竹響連天,一夜不斷。煙熏火燎,熬得眼藍。半夜辭歲,有壓歲錢。”

誰家過年不吃餃子?俗話說,“送信的臘八,要命的糖瓜,救命的餃子。”天津人的食俗是逢節日或喜慶日,午飯吃撈麵,晚飯吃飯菜。唯有年三十,中午吃米飯菜餚,晚上吃團圓餃子。年餃子餡兒一般以豬肉為主,加雞蛋、蝦仁或蟹黃、海蔘、韭黃等。為包這頓餃子,一家人要忙乎上半天,人多的家庭還要提前包好了凍起來。

正月七年級
  新正七年級,俗稱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最重要的吃食當然是打頭兒的“七年級餃子”。七年級拂曉(舊書上一般作“昧爽”),穿好新衣服,拜天地、先祖、父母后,全家人“同食角子”,取更新交子之意。老天津吃的多為素餡餃子,取一年素素淨淨之意。據1933年《天津市之風俗調查》,不僅黎明吃素餃子,“一日內皆食素”。

“一到新年,小孩拜年,爬下磕頭,站起要錢。”小時候天剛亮,那時候已沒有拜天地、拜祖先儀式,先問候爸爸媽媽過年好,然後到爺爺、奶奶屋裡拜年,得壓歲錢,再給大爺大娘、老伯老嬸家拜年,然後回家吃餃子,再去給街坊鄰居拜年。老年間,這一天婦女不出門拜年,老幼婦女會登城內的鼓樓燒香,“辭歲迎年一夜熬,燒香早起好登高”;小戶婦女或妓女多穿紅襖紅褲前往天后宮燒香。

正月八年級
  餃子和撈麵是天津人年節喜慶的標配,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催生餃子生日面,長接短送的送行餃子接風面(一說過去是接風餃子送行面)。面者,取其連綿不斷、福壽綿長之意。出嫁的閨女在孃家吃的最後一頓飯為麵條,就連關公誕辰、馬神誕辰這些日子,天津人也是春撈麵。

至於本地獨步天下的撈麵席,四碟八碼,名堂更多。是日,添柴(與“財”諧音)進水,接財神。八年級姑奶奶(已嫁之女,天津人稱姑奶奶)回孃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雙職工家庭出現以後的新年俗。早年間,要過了破五之後(一般是初六),姑奶奶才回孃家。

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 天津的春節民俗 第2張

正月九年級
  “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九年級合子往家轉”,另一版本為“七年級扁食八年級面,九年級合子年年轉。”扁食即餃子,現在天津回民仍用此稱。合子,為和和美美之意。因為“轉”與“賺”同音,寓意財源不斷。

天津人吃合子大多煮著吃,也有烤烙著吃的,俗稱“幹烙兒”。昔日天津還講究初八、十八、廿八吃合子,叫作“合子夾八,越過越發”;初九、十九、廿九吃合子,“合子夾九,越過越有”;正月十一吃合子,說是“合子拐彎兒”。吃這麼多合子,是不是財迷到家了?

正月初四
  初四烙餅炒雞蛋。早年間物質匱乏,食材單調,烙餅炒雞蛋也能算一道年飯了。

正月初五
  天津人稱此日為“破五”,意為七年級至初四期間的各種禁忌都可以“破”了。這一天,迎五路財神,不拜年,“剁小人”,包餃子,“捏小人嘴”(意即將說壞話的小人的嘴捏嚴實了,讓其不再說破話),放鞭炮,也可以稱為天津的“打倒小人節”,此為津地獨有的年俗。

初五是過年的一個段落。以前天津人說過年,指七年級到初五這幾天。“過了破五再說吧”是過去津裡的一句口頭語,過了初五,接姑奶奶,商店開張,諸般事宜才恢復到年三十以前的常態。再拜年,就說拜晚年了。

正月初七
  初七為人日,“逢七水磨小豆腐”,食豆腐、豆粥。

正月初八
  初八為穀日,也稱“八仙日”或“轉八日”,春節期間放生多選初八。這一天,吃合子。周寶善《津門竹枝詞》:“攢餡和成穀日中,多參春韭勝秋菘。要他合子還加八,從此營生獲利率。”

正月十三
  燈頭生日。昔日天津居家鋪戶,十三日起上燈,十七日落燈,張燈五日,共慶昇平之樂。“到估衣街逛燈去”,為昔日津衛勝景。而今津南葛沽燈會,尚有當年海下燈會遺風。

正月十五
  元宵節,俗稱燈節。吃元宵,象徵家人團圓和睦。湯圓也叫“元宵”,本意是“上元節之夜”,也叫元夕,“夜宵”一詞即由此而來。這天按天津的習俗,煮元宵,炸元宵,包素餡餃子。馬三立相聲說的“江米元宵、桂花果餡”的元宵,過去是“搖”出來的,現在多為機器製作。

正月十六
  俗名“走百病”的日子。過去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規規矩矩地藏在家裡。到了這一天,婦女串串門子,閒坐閒坐,又稱“遛百病兒”。過去燈節前還要做刺蝟老鼠等蒸食,還有一些細講究:正月十四做好,刺蝟頭衝外,意為招財;正月十五刺蝟頭衝裡,意為進寶。

正月廿五
  天津俗諺:“填倉填倉,乾飯魚湯。”乾飯者,米飯也。填倉之後,往往以佛前蜜供相贈,謂“送貢尖”。據說這一天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吃乾飯魚湯是為了犒勞家裡的喵星人。津人好食魚,“吃魚吃蝦,天津為家”,至今此日吃“乾飯魚湯”食俗仍存。

二月七年級
  這一天要剪紅紙為雞,貼豆腐上,並烙糖餅,以供太陽。

二月二
  二月八年級,時當驚蟄,昔日津人以鞋擊打炕沿,口唸:“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應節的飯食是煎燜子(意為煎、悶死一切害蟲)、炒豆菜(意為萬物發芽)及烙餅炒雞蛋。這天剃頭理髮,以應龍抬頭之祥兆。

天津人把舊曆元旦到元宵節這段日子稱為“正月節”。七年級前,以臘八始,歷經小年、除夕兩個高潮,過大年集中於七年級至初五這幾天,元宵後漸趨平淡,到二月二龍抬頭,吃過了燜子,這年,才算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