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賞丁,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

客家文化是我國眾多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在客家之中,有種鮮為人知人的習俗:賞丁,那麼什麼是賞丁呢?本期民俗節日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下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賞丁,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賞丁

賞丁又叫“上燈”,是一種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燈習俗流傳的族群、區域很廣,它以“添丁”為中心,以“燈”的形式而展開的祭祖、慰祖活動。“上燈”的日期最早為正月初九,最遲為正月十九,但多為正月十五前後一兩天。“上燈”意為向祖宗彙報,某家添了新丁。

簡介
  “上燈”(“上”讀爽、賞,是“掛起”之意),因客家方言“上”同“喪”,所以客家人為避諱,“上燈”又稱“升燈”,是客家民間風俗。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須在祖祠上廳掛上一盞新燈籠(諧“新丁”)。“上燈”的日期最早為正月初九,最遲為正月十九,但多為正月十五前後一兩天。“上燈”意為向祖宗彙報,某家添了新丁。“上燈”時要辦“三牲”②、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講究的還“辦上燈酒”請親友團聚、祝賀。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區,素以興寧為最盛,其禮節也更繁,而且已有所演變,他們在“上燈”後,中間還要“暖燈”(是“上燈”過程中的一項活動,不能說是“暖燈節”)。最後才“敬祖謝天地”,非常隆重熱烈,有“一家添丁,全屋全村慶賀”之氣氛。

在客家宗族社會,凡是男孩都要舉行“上燈”儀式,一生只有一次。“上燈”者年齡不分大小,剛誕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齡比較大的,因多種原因沒有舉行此種儀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燈”實是各姓各族為當年新添男孩而舉行的慶祝活動。

“上燈”必須在本姓本族老屋祖公廳舉行。老屋,又稱“祖祠”,是上燈活動的場所。老屋即祠堂,現今的客家各族的老屋都是按照古代祖宗居住的原始的方位修繕過的。老屋的設計很簡單,呈長方形,基本上是有一扇大門,從大門進是一個15平方米左右的廳堂,俗稱“下堂”,從下堂進去是一個天井,天井的兩邊是過道,通往下一個廳堂,這個廳堂稱作“上堂”。上堂正面的牆壁的中間開設了一個壁櫥,祖宗的牌位就擺放在這裡。壁櫥下面還有一個小口,供奉的是土地神。一般上堂比下堂高,以顯示上堂的重要性。

習俗原由
  客家,顧名思義,即是旅居他鄉的意思。客家人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是具有顯著特性的漢族民系,是漢民族中的一個地緣性移民群體。

據記載,客家人自秦朝以來,有六次南遷的過程: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

粵北一帶的客家人都分別從這六次南遷而來。如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自趙佗建制以來,龍川分別容納了六次南遷的客家人。“上燈”是為了滿足客家族團的特定需要產生的。

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賞丁 第2張

首先,從客家人六次南遷的時間來看,都發生在戰亂時期。客家人為避戰火或自然災害而南遷。戰火、自然災害在古代常常會奪走無數人的性命,還有可能使整個族群滅絕。客家人遠離故土,客居他鄉。因此客家人的先人們最擔心本族人丁不旺,族姓消失,不能永久流衍,宗族血液不能長流。

其次,無情的戰火、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個人是無法戰勝的,需要一個團結的集體共同奮戰。客家人希望全族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抗自然災害與戰爭。客居他鄉,更需要宗族團結,戰勝新環境下遇到的新的困境。

再次,由於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漢文化為主體的移民文化,所以它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作為移民群體這一特殊群體,客家又具有其獨特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強烈的尋根意識與鄉土意識,正是移民在離開祖居地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對原有文化和對祖先的眷戀。

最後,客家人性格善良、純樸,老實、敦厚。客家祖先教育後代要念祖恩,不忘祖宗,愛國愛鄉;講禮節,重倫理,好學問,尚教育,敦親族,敬祖先,隆師道;團結奮進,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燈”是客家方言“丁”的諧音,又是希望、光明的象徵。燈燈相續象徵種族繁衍的綿綿不絕。因此,為了讓後代不忘記自己的祖先;為了本族的團結,共同抵禦困境;為了讓祖先得到安慰——宗族血液並未消失;以及客家人從小形成的念祖恩,尊祖的優秀品德,借“燈”來慶祝“添丁”的祭祖、慰祖活動也因此而誕生了。每年,將族裡“添丁”的情況通過上燈的形式上報給祖先,讓祖先得到安慰。最重要的是,同一宗族的人有機會每年聚到一起增進了團結,形成了一種以“老屋”為中心的凝聚力量,同時還可以保留客家人特有的傳統文化。

“上燈”的習俗最早起源於何時已無從稽考,大約是隨著客家人南遷逐漸形成的一種民俗。上燈的流傳族群很廣,因每個姓氏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或幾個祖先,所以每個姓氏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或幾個上燈活動。上燈分佈的地區也很廣,主要集中在粵北地區,如河源,梅州,興寧等地都有自己的上燈活動,其中興寧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