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廣西客家圍屋格局是怎麼樣的,客家文化

曾經有人把客家人稱為“東方吉普賽人”認為客家人喜歡遷徙,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客家人並不像吉普賽人那樣生性好動喜遷。他們是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情勢下,迫不得已由北而南,遷徙為“客”因此有客家人的稱號,他們心底戀土敬祖,從客家圍屋格局中就可以看出,本期的客家文化帶你去了解廣西客家圍屋格局是怎麼樣的。

客家文化:廣西客家圍屋格局是怎麼樣的

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先後流落南方。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

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採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樑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

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遠,邊遠的山區,為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形式有兩種:一:磚瓦結構。二:特殊土坯結構: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稠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普通的圍龍屋佔地8畝、10畝,大圍龍屋的面積已在30畝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一間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壘。屋內分別建有多間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

  廣西賀州客家圍屋建於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是江家兄弟所建,所以又稱江家圍屋,也叫“大江屋”。賀州“大江屋”在現存的廣西客家圍屋中,規模堪稱第一。圍屋佔地面積三十多畝,分南、北兩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勢。南座三橫六縱,有廳堂八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九十四間;北座四橫六縱,有廳堂九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一百三十二間。

整座圍屋建築為方形對稱結構,四周有三米高牆與外界相隔,屋宇、廳堂、房井佈局合理,形成一體,廳與廊通,廊於房接,迂迴折轉,錯落有致,上下相通,屋簷、迴廊、屏風、樑、柱雕龍畫鳳,富麗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築文化藝術結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稱。

其古老獨特的客家建築、精雕細刻的百獸圖案、古樸典雅的明清傢俱、歷經百年滄桑的農家作坊、熱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獨具特色的客家飲食、感人的客家歷史傳奇,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是客家文化的象徵,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歷史。面對這一幅幅神奇而古樸的畫卷,賀州客家圍屋將給您留下無限的遐思、美好的記憶!圍屋奇異而神祕的建築,純樸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不失為賀州的旅遊勝地。

TAG標籤:客家 格局 圍屋 廣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