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秋天的節氣有哪些,二十四節氣屬於秋季的節氣

一年被分為了四個季節,分別是春夏秋冬,而在不同的季節當中會出現不同的二十四節氣,那麼二十四節氣屬於秋季的節氣是什麼呢?二十四節氣秋天的節氣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節氣屬於秋季的節氣 秋天的節氣有哪些

你可能感興趣:二十四節氣夜裡最長的是哪一個

二十四節氣屬於秋季的節氣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執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管子》曰:“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溼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處暑
  處暑,是秋季第二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為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俗稱“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
  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二十四節氣屬於秋季的節氣 秋天的節氣有哪些 第2張

你可能感興趣:中國民俗文化解說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

白露
  白露,是秋季第三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亦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於公曆9月7—9日交節。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節氣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白露過後,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乾燥的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而在季節轉化過程中,豐收的秋季帶給了人們與健康有關的食物以及民俗。

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二十四節氣屬於秋季的節氣 秋天的節氣有哪些 第3張

你可能感興趣:二十四節氣的民間習俗 賀冬文化知多少

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霜降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於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俗話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霜降”節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徵,並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在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這三個季節。“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兩者不是同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