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有什麼看法,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節氣的

小寒節氣是從古時就有,而到如今仍然流傳,但在古時的人們對小寒節氣的理解和如今又有所不同,那麼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節氣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

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節氣的 有什麼看法

你可能感興趣:二十四番花信風從什麼時候開始 小寒

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節氣的
  道家認為,小寒時“陰氣”仍很重,溫度極低,但自冬至後“陽氣”日漸轉強,有“一陽來複在冬至,心禮火發在小寒,五運六氣大寒始”的說法。宋朝文人米友仁《醉春風·一陽來複群陰往》詞中亦稱:“一陽來複群陰往,吾道從今長”。
  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西漢孔安國語稱:“雨以潤物,陽以乾物,暖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五者各以時,所以為眾驗。”“暖以長物,寒以成物”是古人對小寒這個節氣理解中最富哲理、最經典、最勵志的一句話:不經歷嚴寒就沒有成熟與成功,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

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節氣的 有什麼看法 第2張

你可能感興趣:小寒養生 注意保暖防流感

古人對二十四節氣的理解大多是通過對物候的悉心觀察而來的。“小寒花信”南北有所不同,主要是梅花、山茶花、水仙花,其中梅花最有代表性。梅花在小寒時節最美麗,其紅、黃、綠、白的色彩,與雪竹、青松一起,把“不近人情”的嚴冬渲染得特別有氣氛,梅、竹、鬆因此也被擬人化為“歲寒三友”。
  踏雪賞梅是古人小寒節氣乃至整個冬天裡最有韻味的雅事之一,歷代留下的人生感悟詩文很多。如南宋文學家陸游《卜算子·詠梅》詞稱:“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而用相同詞牌寫出的詞則是另一種境界:“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小寒到來後,不只梅花等植物“響應”,動物界也“活躍”了起來。古人發現,大雁、喜鵲、野雞這三種動物在小寒節氣前後有突出表現,於是歸納為“小寒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

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節氣的 有什麼看法 第3張

你可能感興趣:小寒節氣農作物謹防五種災害

小寒三候一說源於《逸周書·時訓解》:“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對此,歷代都有學者進行過解讀,其中以元人吳澄的理解被引用最多。他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雁北鄉”:“鄉(xiàng),嚮導之義。二陽之候,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蘇軾詩稱“春江水暖鴨先知”,而陽氣動則大雁先覺。大雁是一種大型候鳥,秋南飛,春北歸,而最早的北歸行動就是於小寒節氣前後,這表明地球北半球的氣溫開始回升,古人稱為“陽氣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稱小寒的第二候是“鵲始巢”:“喜鵲也,鵲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為巢,知所向也。”喜鵲是古人眼裡的吉祥鳥,它的表現讓小寒有了“喜氣”。
  小寒的第三候是“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雊(gòu),雌雄之同鳴也,感於陽而後有聲。”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寒節氣到來後,現在稀少但在古代十分常見的野雞(雉),不論公母都開始鳴叫了。

TAG標籤:小寒 節氣 古人 #